【考點分析】
一、問題
模擬試題:認真閱讀“給定資料1-5”,分析指出材料中所謂的“讀書無用論”產生的原因。(20分)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篇幅不超過 300字。
【參考解析】
1.就業(yè)形勢嚴峻,就業(yè)壓力大。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生和大學生家長對就業(yè)的期待和社會需求存在巨大矛盾。
2.高等教育質量無法保證。生源大幅增加后,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效果很難得到保證。
3.屢屢出現(xiàn)的“拼爹門”、“關系戶”以及“蘿卜招聘”等,造成就業(yè)不公的現(xiàn)狀。
4.高校教學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經濟快速發(fā)展,轉型速度加快,人才需求變化很快,使得高校課程教學設置并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5.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嚴重影響教育公平。
6.城鄉(xiāng)二元管理模式,城鄉(xiāng)在戶籍、就業(yè)、醫(yī)療、社會保障、農村土地等相關制度上差異大。
這些,都讓各界對高等教育日漸失望,漸生“讀書無用論”。
二、意義危害
模擬試題:結合材料并聯(lián)系實際,用不超過300字篇幅,請分析“窮二代”現(xiàn)象的危害。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參考解析】
“窮二代”現(xiàn)象的實際上是一定程度的階層固化,它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在:
1.底層社會成員改變地位、向上流動的機會在減少,最終影響到社會穩(wěn)定。
2.進一步導致教育等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3.影響收入,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4.讓各界對高等教育日漸失望,漸生“讀書無用論”。
三、對策舉措
模擬試題:結合材料并聯(lián)系實際,用不超過300字的篇幅,談談如何從根本上改善“窮二代”、“讀書無用論”這種現(xiàn)象?
要求:條理清晰、行文流暢,措施全面、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
【參考解析】
1.政府應當加速戶籍、就業(yè)、醫(yī)療、社會保障、農村土地等相關制度的改革,盡快消除造成城鄉(xiāng)差別和工農不平等的體制性障礙,逐步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管理模式,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他們在城市提供更廣闊的生存與發(fā)展空間。
2.加大目前很多積極保護弱勢群體權益制度設計的實施力度,提高執(zhí)行力。例如嚴格的公務員招考制度、勞動合同法的頒布等,但當務之急要強化實施。
3.增強就業(yè)市場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加大對就業(yè)“關系戶”的懲罰力度。
4.政府應該加強對“窮二代”的人力資本投入,特別是加強對二代農民工的培訓,使他們擁有可以在城市立足的一技之長。“窮二代”要調整好心態(tài),不能只會抱怨、應該更加積極,“窮二代”更應關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評論文章精選】
高考日:誰在讓寒窗苦讀變得廉價?
今天,2013年高考如約而至,全國共有912萬考生進入考場,迎來人生的這場大戲。我們在這里衷心地祝福各位考生們順順利利,從此踏上心儀的理想的人生旅程。
然而,種種不太和諧的聲音也隨著高考的臨近日益增多。近日,一則北大賣豬肉校友陸步軒關于高考的一些言論《我們那會兒純粹裸考最公平,現(xiàn)在日漸進入拼爹時代了》,引發(fā)許多網友的關注。陸步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那一輩流行的是“知識改變命運”,以后到現(xiàn)在就不是了。
對于“知識”或者“教育”到底能不能改變命運,我們先前已經有過詳盡的論述(見光明網評論員文章《相信“教育改變命運”的人請舉手》)。知識和教育在多元化的社會體系中,逐漸受到源自經濟和政治等較易世襲的力量的沖擊,這大概就是陸步軒所謂的現(xiàn)在“日漸進入拼爹時代了”的意義。如果真是這樣,這對每年成百上千萬考生,對整個高考制度,以及為了高考而準備數(shù)年乃至數(shù)十年的學習,就是個極大的不公平和傷害。
是我們的高考變了嗎,不是的。前些天有一個新聞《福建南平高考生集體撕書減壓 碎紙片鋪滿操場》,我們實在很難對這群孩子批評什么。因為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昨天。只不過當時我們采取了稍稍理性的做法:把書賣了,換回兩個大西瓜。還有一些新聞,說某地考生高考前集體拜文曲星,或者集體去孔廟祈福等等,這和我們當年高考前全家人的各種祈禱又何嘗不是依稀相似。
至少從這些點看起來,我們的高考制度,以及高考前寒窗苦讀的生活,正在任憑外界風云變幻,超穩(wěn)定地一代代薪火相傳。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日新月異變動不居的社會生活當中,能保持如此一份穩(wěn)定和持久實屬不易。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所在,僅此一點,高考及高考之前的生活,對于我們民族崇尚教育、崇尚學習的精神的維系,便功不可沒。
然而,高考以及高考之前的寒窗苦讀,其功效和邊際效益正在日益降低,讀書正在變得越來越廉價。就高考本身而言,這是一個比較公平公正的制度,所以袁貴仁部長會說,我們不能取消高考,取消了高考,窮人更占不到便宜。然而,即便通過多年的寒窗苦讀,在公平公正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后面又能怎樣呢?如今的大學,可不是像高中時候只要寒窗苦讀、刻苦鉆研就能贏得美好的結果;更不像改革開放前二十年一樣,進了大學就幾乎步入了人生成功的保險柜。
當農村孩子十年寒窗終于取得個不錯的成績之后,一進入大學,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放棄了一切,歷盡艱辛苦讀,而許多來自大城市和擁有各種加分的同學們,根本不知補課、晚自習、早起晨讀等為何物。自己寒窗苦讀的經驗和經歷,似乎給不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多少光彩,但生活的“寒”與“苦”,又讓自己大學里的發(fā)展處處受限,于是終于“泯然眾人矣”。對許多農村孩子而言,真可謂:自古英雄出高考,到了大學又惘然。這也大概就是為什么5月26日人民日報報道《農村孩子放棄高考顯示底層上升通道受阻》的原因。
由此可知,高考及高考前的公平公正,正在受到大學及大學之后的種種不公的侵蝕。這種侵蝕的表現(xiàn)有很多:讀書成本逐漸升高、個人發(fā)展更加昂貴、找個好工作千難萬難……其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參加高考。據(jù)今天的最新消息,有專家稱:“今年高考棄考人數(shù)或達百萬,多是農村孩子!边@里面有小部分“富二代”的孩子去了國外,更多的是“窮二代”們直接進了珠三角或長三角的各種工廠。這些孩子們,與其說他們不相信我們的高考,更不如說他們不相信的是我們的大學,以及大學畢業(yè)之后的那個社會。
當然,機會處處有,不止在學校。逃脫了高考,也許別處的風景別樣紅;遠離了苦讀,也許思想解放的紅利更豐厚。然而,喪失了對于教育、學習、文化和知識的信仰和追尋,受影響的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整個民族的未來。
作為學校教育的終端和最后一環(huán)的大學,以及造就大學風氣的整個社會,是不是該做點什么了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