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但誰也不能否認的是,優(yōu)秀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實踐證明,無論通過何種載體,采用何種形式,文化的傳播必須做到接地氣、得民心,贏得廣大群眾的認可,方能不斷傳承發(fā)展。在這一點上,北京的“屏”民化建設,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一是“屏”量多,硬件建設接地氣。
這主要是說的是北京的影院發(fā)展和移動電視終端建設。據(jù)統(tǒng)計,北京影院銀幕七年多增長十多倍,北京市現(xiàn)擁有電影院線13條,電影院102家,電影銀幕近600塊,人均銀幕數(shù)約3.4萬人一塊,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均在全國領先,與東京、巴黎、倫敦等大城市持平。2010年北京移動電視更是在車輛終端更新屏幕1.2萬塊,城市電視全年新增800塊屏幕,領先于全國。對咱們百姓而言,電影院線建設的“屏”民化,讓電影票不再高高在上,將咱們觀影變得更輕松,而公交、地鐵等移動電視的增加,更是讓咱們出行少了幾分乏味,多了幾分精彩,讓出行中添了一道流動的風景。
二是“屏”精彩,影視作品引眼球。
光“屏”的數(shù)量多還不行,關鍵是放的東西還得有人買賬。如何讓電視熒屏更加豐富多彩健康向上?廣電總局近日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jié)目管理的意見》,要求34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提高新聞類節(jié)目播出量,防止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傾向,滿足廣大觀眾多樣化多層次高品位的收視需求。筆者以為這是好事,形態(tài)雷同、格調(diào)不高的電視欄目,實在讓我沒法陪著老人孩子一起其樂融融觀看。以往我們總是熱衷于《阿甘正傳》、《勇敢的心》、《越獄》等國外影視大片,對國內(nèi)的電影電視則打不起精神。而殊不知,像《阿甘正傳》、《勇敢的心》、《越獄》這樣的片子,恰恰是美國的主旋律影片。這讓我們在感到慚愧的同時,也對人家的拍攝水平感到羨慕嫉妒恨。而平心而論,近年來國產(chǎn)影視的拍攝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優(yōu)秀的銀幕作品一改以往主旋律影片臉譜化、說教式的拍攝方式,以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設計和美輪美奐的藝術渲染脫穎而出,贏得了觀眾的好評。如在北京乃至全國上映的《集結號》、《建國大業(yè)》、《建黨偉業(yè)》等影片票房屢創(chuàng)新高,在北京電視臺播出的《潛伏》、《黎明之前》、《鐵梨花》等優(yōu)秀電視作品的收視率始終居高不下,這些影視作品在弘揚主旋律文化的同時,牢牢的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應該說著實對得起北京的屏幕建設。
三是“屏”互動,微博發(fā)展牽人心。
除了上面說的銀屏,這些年,隨著3G網(wǎng)絡的普及發(fā)展,使得電腦屏、手機屏也有了新的色彩。微博客作為一個新興的網(wǎng)絡交流平臺,其影響之大、傳播之快、操作之靈活,讓人們在方寸屏間就能傳遞信息和文化,使小屏幕成為文化的新?lián)c。任何一個新聞事件或是文化事件都能引發(fā)在微博客上的廣泛關注,如僅在騰訊微博對小悅悅事件和道德的反思近日就達到了500余萬條,微博的應用率和影響力可見一斑。正是看到了微博客的強大的文化載體作用,我們的政府也做了許多積極有益的嘗試。無論是政府號召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運用微博服務社會,還是北京故宮等服務機構微博的相繼開通,都得到群眾非常不錯的反響。因此,我們的政府和管理者應當再接再厲,通過微博這一平臺,讓加強服務、傳播文化的“屏”更加亮麗。
以上三點,看似有些牽強附會,但卻是我的對北京乃至全國屏幕文化發(fā)展的切身感受。近日,中央和北京市都提出了要切實增強文化自信,更加奮發(fā)有為地推動首都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我感覺,就北京而言,絕對有這個自信。也許有人會問,你憑什么自信?不說別的,僅僅上述三點,就“屏”這么自信!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