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經適房問題層出不窮?
專家表示,表面上看,一是規(guī)劃選址和建設把關不嚴,選址偏僻,質量有待提高,導致人們棄購經適房。二是在準入審核關口,政府部門難以準確掌握居民的實際收入和財產情況,各部門之間信息無法聯(lián)通共享,公示制度也常常流于形式,難以做到真正的公平,發(fā)生了騙購和權力尋租等問題。三是管理部門人員緊張,僅憑一個街道兩三個工作人員,要完成所有經適房申請對象的資格審核、復核和對房屋的管理,難免有疏漏。
其實,經適房面臨的這些問題,也是保障房制度普遍面臨的。在經濟適用房的準入分配管理上,目前的制度不可謂不嚴格。除了普遍實施的三級審核、兩級公示外,各地還會對經適房搖號進行現(xiàn)場直播,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既然制度看上去如此天衣無縫,為什么經適房還是容易“出事”?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能提供產權的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巨大的價格差,帶來利益空間。在鄭州,經濟適用房和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平均價格差,在2001年為200元,在2005年為1349元,至2009年達到2027元;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個別經適房的價格是周邊商品房價格的1/4甚至更低。專家表示,只要有這樣的利益空間存在,少數(shù)人尋租的沖動就不會消失;只要有這樣的價格差存在,就會有人想鉆漏洞。
立法應該進一步加快
經適房正在逐漸退出住房保障體系;在房價比較高的大中城市,很多“夾心層”的住房問題仍要靠經適房來解決。
既然經適房在制度設計上存在眾多問題,是不是應該退出我國的住房保障體系呢?
記者查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經濟適用房的開工建設量在不斷萎縮,尤其是2009年國家明確提出以公共租賃住房為未來保障房的主要形式后,保障房制度建設思路的重心發(fā)生變化。以2011年為例,全國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43萬套,其中經適房110萬套。2012年初全國制定的保障房建設700萬套任務中,經適房則進一步減少至59萬套。由此可見,經適房正在逐漸退出住房保障體系。
然而,經適房制度的退出,是該快還是該慢呢?專家認為,從目前來看,經適房的歷史使命似乎還沒有完成。在公租房剛剛開始大規(guī)模建設,供應量和覆蓋面還遠遠不夠的情況下,各地還是存在不少既不能享受廉租房、又買不起商品房的低收入家庭。特別是在房價比較高的大中城市,經濟適用房的價格優(yōu)勢仍然很明顯,很多“夾心層”的住房問題仍要靠經適房來解決。此外,經濟適用房的建設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因此投入回報周期較短,建設起來比公租房容易。
專家認為,對于當前經濟適用房在審核、分配、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仍應著力加強準入審核和監(jiān)督管理,尤其是建立起多部門聯(lián)動的信息共享機制,堵塞住房保障資格申請及核查方面的漏洞。同時,針對保障房的立法進程應該進一步加快,以改變住房保障制度規(guī)定還停留在法規(guī)、規(guī)章層面的尷尬現(xiàn)狀。
住建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上海、青島、陜西等地已經建立了家庭收入核對中心,探索金融、證券、工商、稅務、保險、住房公積金、產權管理等信息資源共享,建立起了家庭收入(財產)審核機制。深圳市建立了“九查九核”工作機制,對住房保障申請家庭的戶籍、車輛、住房、保險、個稅、存貸款、證券、殘疾等級及優(yōu)撫對象等9個方面進行嚴格審查。這些措施在制度層面進一步加強了審核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