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犯罪構成
第一節(jié) 犯罪構成概述
一、犯罪構成的概念
犯罪構成與犯罪概念是兩個既相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犯罪概念從宏觀上揭示了犯罪的本質屬性,犯罪構成則在犯罪概念的基礎上闡明犯罪的結構及成立要件,為正確認定犯罪提供具體規(guī)格和標準。因此犯罪構成實質上是犯罪概念的具體化,犯罪構成與犯罪概念之間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
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是指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決定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觀要件與客觀要件的有機統(tǒng)一。犯罪構成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犯罪構成的主客觀統(tǒng)一性
我國刑法上的犯罪構成堅持主觀與客觀要件的統(tǒng)一性。任何犯罪都是在主觀罪過支配下實施的行為,而主觀罪過又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如果主觀罪過不通過危害行為等客觀要件表現(xiàn)出來,或者客觀行為不是在主觀罪過支配下實施的,均不能成立犯罪。因此犯罪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行為,缺乏犯罪的主觀要件,犯罪的客觀要件不能成立;缺乏犯罪的客觀要件,犯罪的主觀要件也不能成立。犯罪的主、客觀要件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缺一不可,形成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的有機統(tǒng)一體,我國刑法的犯罪構成直接體現(xiàn)并貫徹了主客觀要件相統(tǒng)一的定罪原則。
(二)犯罪構成的社會危害性的一致性
任何一種犯罪,都可以表現(xiàn)出許多事實特征,但并非每一個事實特征都能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有的事實可能是偵破犯罪事實的重要線索,或者認定犯罪的證據(jù)但對確定行為能否構成犯罪并不發(fā)生影響,因此不能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實際上,犯罪的本質特征是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構成實質上是嚴重社會危害性的構成。凡是犯罪的構成要件的事實特征理所當然地必須反映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否則對犯罪的成立是沒有意義的。能否體現(xiàn)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是衡量某一事實特征能否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的客觀標準。
(三)犯罪構成的法定性
犯罪是既具備嚴重社會危害性、又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所謂刑事違法性,即指行為符合刑法所規(guī)定的犯罪構成的性質。作為犯罪成立條件的犯罪構成要件,只能由法律加以規(guī)定,這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我國刑法一般條文對一般犯罪的構成要件作了規(guī)定,結合總則與分則的規(guī)定,便能從總體上正確得出我國的犯罪構成具有法定性特征的結論。
(四)犯罪的構成重要性:
1、它為區(qū)分罪與非罪提供了法律標準。
2、它為區(qū)分此罪與彼罪提供了法律標準。
3、它為區(qū)分一罪與數(shù)罪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4、它為區(qū)分重罪與輕罪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