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庭治療模式的內容及特點
(一)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內容
1.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
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以家庭作為基本的治療單位,假設家庭的動力和組織方式與個人的問題密切相關,通過家庭動力和組織方式的改變來解決個人和家庭的問題。它的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統、家庭結構、病態(tài)家庭結構以及家庭生命周期。
(1)家庭系統。家庭由不同的成員組成,每個成員之間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組織化的系統。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具右單個家庭成員所不具有的性質.表現為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交往方式和過程。因此,在輔導過程中不是尋找問題背后的原因,而是直接中斷家庭成員之間循環(huán)互動的方式,把家庭當作一個系統。
(2)家庭結構。每個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結構,這些結構涉及家庭系統中的次系統、系統之間的邊界、角色和責任分工以及權力結構等。一是次系統。在家庭系統中存在著像夫妻、親子等更小范圍的系統,稱為次系統。二是系統之間的邊界。家庭以及家庭內次系統之間都具有與周圍分割的界限,這些界限就是邊界。三是角色和責任分工。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中占據一定的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擔一定的責任。在功能正常的家庭中每個成員能夠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四是權力結構。每個家庭都具有一定的權力運作方式,稱為權力結構。它與家庭的角色和責任分工有關聯,但不完全重合。
(3)病態(tài)家庭結構。米紐秦具體總結了病態(tài)家庭結構的基本方式,包括糾纏與疏離、聯合對抗、三角纏和倒三角等。一是糾纏與疏離。家庭系統中各子系統之間的邊界不清晰就會出現糾纏與疏離的現象。如果子系統之間的關系過分密切,稱為糾纏。如果子系統之間的關系過分疏遠,稱為疏離。二是聯合對抗。當家庭成員之間出現相互沖突的現象時,有些成員就會形成同盟,與其他成員對抗,這就是聯合對抗。三是三角纏。家庭成員之間通過第三方實現相互溝通交流,這樣就把第三方帶入兩人的互動關系中。這種現象稱為三角纏。四是倒三角。有些家庭的權力并不集中在父母親手里,而由孩子掌握。這時就會出現權力結構的倒置現象,稱為倒三角。病態(tài)的家庭結構會妨礙家庭功能的正常發(fā)揮。
(4)家庭生命周期。家庭自身有一個發(fā)展變化的周期,從兩人組成家庭的形成期到增添第一個孩子進入發(fā)展期,再到家庭基本結構穩(wěn)定的擴展完成期,孩子逐漸長大離開家庭之后進入收縮期,直到所有孩子離開家庭完成收縮期,最后家庭面對解體的解組期。
2.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
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在每一實施階段都有自己的一些具體的技巧,以保證服務介入過程的順利開展。這里將集中介紹介入階段的一些主要治療技巧,包括改變家庭看法的重演、集中焦點和感覺的震撼、改善家庭結構的劃清界限、失去平衡和互補性概念的教育以及改變家庭錯誤觀察視角的協助建造合理的觀察視角、似是而非和強調優(yōu)點等。下面逐次介紹有關的治療技巧:
(1)重演,即讓家庭成員實際表現相互交往沖突的過程,呈現家庭的基本結構和交往方式。
(2)集中焦點,即讓家庭成員的注意力集中在家庭交往方式與問題的關聯上,避免家庭成員回避問題。
(3)感覺震撼,即利用重復、聲調的高低和簡潔的語詞等方法讓家庭成員明了社會工作者談話的內容。
(4)劃清界限,即幫助家庭成員分清交往的邊界線,使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變得更有彈性。
(5)打破平衡,即協助家庭成員挑戰(zhàn)家庭的病態(tài)結構,改變家庭的權力運作方式,打破原來病態(tài)家庭結構的平衡。
(6)互動方式,即讓家庭成員了解相互之間的關聯方式,明白自己是怎樣影響其他家庭成員的,關注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
(7)協助建立合理的觀察視角,即社會工作者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向家庭成員提供專業(yè)的意見和解釋,協助服務對象建立合理的觀察生活的視角。
(8)顯現似是而非的想法,即通過強化問題讓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更加明顯,使原來模糊不清的錯誤想法顯現出來,從而為家庭成員了解和改變問題背后的錯誤想法提供機會。
(9)強調優(yōu)點,即引導家庭成員關注整個家庭或者個人的優(yōu)點,避免過分強調家庭的不足。
(二)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特點
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實施過程包括前后相連的三個主要階段:進人家庭、評估和介入。在這三個主要階段的介入過程中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1.以家庭為工作的焦點
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要求社會工作者進入服務對象的家庭,通過觀察服務對象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方式和過程了解服務對象家庭的基本結構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非常注重家庭結構的認識和把握,要求社會工作者進入實際的家庭環(huán)境中認識和了解服務對象家庭的基本結構和交往方式,并通過整個家庭結構和交往方式的改變消除服務對象的問題。
2.關注家庭功能失調的評估
在收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對家庭功能的失調作出判斷。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觀察評估的基本框架包括:
(1)家庭的形態(tài)和結構,即家庭的規(guī)模、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價值觀、文化、家庭內的聯盟、家庭的邊界、家庭成員的歸屬感以及家庭的權力結構。
(2)家庭系統的彈性,即家庭的適應和轉變的能力。
(3)家庭系統的回饋,即家庭對每位家庭成員的需要、感受、想法和行為等的回應能力。
(4)家庭生命周期,即家庭自身發(fā)展變化的歷程。
(5)家庭成員癥狀與家庭交往方式的關系。
3.強調家庭功能的恢復
根據評估之后制訂的治療方案展開各種服務活動。就一般情況而言,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需要完成三個方面的任務:
(1)改變家庭成員的看法。當家庭成員遇到問題,通常會將問題的原因歸結為某個家庭成員或者外部環(huán)境,忽視家庭成員交往方式與問題之間的聯系。社會工作者需要改變家庭成員的看法,引導家庭成員直接面對家庭的交往方式。
(2)改善家庭結構。家庭問題通常表現為家庭邊界的不清晰,家庭成員之間或者過分疏遠或者過分親密。通過改善家庭的基本結構,就能發(fā)揮整個家庭的功能。
(3)改變家庭錯誤觀念。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期望、要求和價值觀,社會工作者通過挑戰(zhàn)家庭的一些錯誤的觀念,讓家庭成員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理解日常生活。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