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2013年陜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全真預測題(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 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這表述的是以下哪一條教學原則? (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可接受性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2.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一般程序,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引起學習動機
B.領會知識
C.鞏固和運用知識
D.檢查知識
3. 在教學論中。一般將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部分進行的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稱之 為( )
A.課的類型
B.課的結構
C.課的構成
D.課的組織
4. 在古代學校中,普遍推行并占主要地位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制
B.分組教學制
C.個別教學制
D.道爾頓制
5. 社會模仿模式是當代最具影響的德育模式之一,創(chuàng)立這一德育模式的是( )
A.柯爾伯格
B.麥克費爾
C.拉斯
D.班杜拉
6. 在以下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
A.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復性的特點
B.德育過程就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思想品德的過程
C.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
D.道德情感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起著調節(jié)作用
7.班主任既通過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 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班級管理模式是( )
A.常規(guī)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8. 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主要決定于個體身心發(fā)展的(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9. 根據歷史記載,古代中國的學校教育形態(tài)出現于( )
A.夏
B.商
C.周
D.春秋戰(zhàn)國
10.夸美紐斯是捷克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下列哪部著作中( )
A.《理想國》
B.《普通教育學》
C.《教育漫畫》
D.《大教學論》
11.教育目的與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關系是( )
A.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B.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C.普遍和特殊的關系
D.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12.盧梭認為理想中的人是一個自然天性獲得了自由發(fā)展的人。在教育目的觀上屬于 ( )
A.社會本位論
B.社會需要與人的發(fā)展統(tǒng)一論
C.倫理本位論
D.個人本位論
13.使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轉變?yōu)楝F實性的條件是( )
A.自然成長
B.訓練
C.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D.教師的嚴格要求
14.“教師中心論”與“兒童中心論”是教育發(fā)展史上影響較大的關于師生關系的兩種主 張,“兒童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是( )
A.赫爾巴特
B.布魯納
C.杜威
D.凱洛夫
15.在教育發(fā)展史上。最早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斯賓塞
D.泰勒
16.學校組織的藝術團隊活動是屬于( )
A.基礎型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
D.工具型課程
17.以下對教學過程基本特點的表述,錯誤的是(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B.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結合
C.教學過程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18.以下與孔子主張的“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相一致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fā)性原則
B.可接受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19.課的類型是指根據教學任務劃分的課的種類。在實際教學中。有單一課和綜合課之分,其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
A.一門學科應完成的任務類型數
B.一單元課程所完成的任務類型數
C.一周課程所完成的任務類型數
D.一節(jié)課所完成的任務類型數
20.如果一個測驗能夠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我們就可以說這一測驗具有一定的(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qū)分度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