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下關于四大發(fā)明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西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唐朝時主要的火藥武器有火箭和突火槍
C.隋唐時期已經(jīng)有了活字印刷的書籍
D.北宋時指南針用于航海事業(yè)
12、如果李生喜歡表演,則他報考戲劇學院,如果他不喜歡表演,則他可以成為戲劇理論家。如果他不報考戲劇學院,則不能成為戲劇理論家。
由此可推出李生將( )
A.不喜歡表演
B.成為戲劇理論家
C.不報考戲劇學院
D.報考戲劇學院
13、中國人有句俗語說,“師生如父子”,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是( )。
A.師生關系就是父子關系
B.師生關系基本等同于父子關系
C.教師對學生既有像父母一樣的關愛,又有像父母對自己子女一樣的偏愛
D.教師對學生既有像父母一樣的關愛,卻沒有像父母對自己子女一樣的偏愛
14、最早提出教師要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是前蘇聯(lián)的( )。
A.加里寧
B.列寧
C.凱洛夫
D.贊可夫
15、下列條款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沒有規(guī)定的是:為了確保在校學生的安全,學校應當( )。
A.對在校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
B.按照規(guī)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予以認真落實
C.與學生家長簽訂“學生(子女)安全責任協(xié)議”
D.加強校園安全管理,預防和消除學生安全隱患
16、系統(tǒng)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為什么”
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17、 “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的思維方法是( )。
A.比較
B.分析
C.分類
D.綜合
18、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 )批準。
A.學校
B.市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C.市級人民政府或者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D.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19、名次屬于( )。
A.集中量數(shù)
B.差異量數(shù)
C.地位量數(shù)
D.相關系數(shù)
20、 “古之人不余欺也”中的“余”屬于詞類活用中的( )。
A.賓語前置
B.謂語前置
C.成分省略
D.定語后置
21、有些被宣稱為“清熱下火”的涼茶,其實連茶的遠親都算不上,它們不是普通的“茶葉”,只是含些中草藥提取液。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看,人體的許多癥狀跟中醫(yī)所說的“熱”,“火”類似,而這些癥狀,有許多是會自然減退的,不管喝涼茶還是白水,一段時間后都會減輕。另一方面,在理論上完全可能有中草藥的某些成分正好對某些癥狀有效,所以不少人喝了涼茶,覺得清了“熱”,下了“火”,這并不奇怪。但是,這樣一種“有效”卻符合大眾的思維方式,但凡質疑這些功效的言論都會招來大量消費者“現(xiàn)身說法”的攻擊,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亂喝涼茶可能會對健康不利
B.很多消費者并不了解涼茶的實質
C.某些涼茶“清熱下火”的功能值得懷疑
D.涼茶中真正發(fā)揮功效的是中草藥成分
22、《禁止使用童工規(guī)定》規(guī)定任何用人單位均不得招用童工,童工的法定年齡是( )。
A.不滿18周歲
B.不滿16周歲
C.不滿15周歲
D.不滿14周歲
23、 “醫(yī)院里的醫(yī)生和護士,包括我在內,總共是16名。下面講到的人員情況,無論是否把我計算在內,都不會有任何變化。在這些醫(yī)護人員中:
(1)護士多于醫(yī)生。
(2)男醫(yī)生多于男護士。
(3)男護士多于女護士。
(4)至少有一位女醫(yī)生。”
這位說話者是什么性別和職務?( )
A.男醫(yī)生
B.女護士
C.男護士
D.女醫(yī)生
24、因果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為什么”
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25、研究表明,高纖維食物對于預防心臟病、直腸癌和糖尿病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食品包袋上沒有把纖維素的含量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一起列出。因此,國家應該規(guī)定在食品包裝袋上明確列出纖維素的含量,這對于保護民眾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以下哪項如果是真的,將最有力地削弱上述結論?( )
A.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購買食品時并不注意包裝袋上關于營養(yǎng)成分的說明
B.不但高纖維食品,而且低脂肪食品對于預防心臟病、直腸癌和糖尿病也有重要作用
C.多食用高纖維食品并不能保證不患心臟病、直腸癌和糖尿病
D.高纖維食品,一般蛋白質的含量不夠豐富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