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實驗法的內涵。
2.【答案】D。解析:肯定性訓練也叫自信訓練,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公開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fā)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
3.【答案】A。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特征。
4.【答案】B。解析:最近發(fā)展區(qū)是由維果茨基提出的。
5.【答案】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師利用環(huán)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6.【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個層次: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居于第三個層次,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學生所能達到的預期標準。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解析:呼應法是指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設疑置惑,而在總結時釋疑解惑。而懸念法是指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教師通過設疑引出下堂課要學的內容。二者易混淆,考生需注意區(qū)分。
10.【答案】B。解析:發(fā)展性原則又稱量力性原則,也稱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使他們能夠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jīng)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題干的描述是該原則的典型闡釋。
11.【答案】B。解析:蘇格拉底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稱為定義,在問答中經(jīng)過反復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稱為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
12.【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班集體的組建階段,就應著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別是當接到一個教育基礎較差的班級時,首先就要做好這項工作。
13.【答案】C。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探究學習的內涵。
14.【答案】D。解析: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是指個體之間的身心發(fā)展以及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同方面之間,存在著發(fā)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考生需注意的是,不平衡性主要指同一個體,而個別差異性主要指不同個體。
15.【答案】C。解析:診斷性評價指為查明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實施的測定。它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前的評價。
16.【答案】C。
17.【答案】C。解析:數(shù)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18.【答案】B。
19.【答案】B。解析:設計探究式學習活動屬于教學策略,而不是學習策略。
20.【答案】B。解析:數(shù)學術語不再讓人聽不懂,而是朝著人們能理解的方向發(fā)展,日趨生活化,越來越貼近生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