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面試
(一) 面試的步驟與方法
(三) 面試中的常見錯誤及改進
面試目的不明確
不清楚合格者應具備的條件
面試缺少整體結構
偏見影響面試
第一印象
|
也稱為首因效應,即面試考官根據(jù)開始甚至是面試前從資料中得到的印象對應聘者作出評價 |
對比效應
|
即面試考官相對于前一個接受面試的應聘者來評價目前正在接受的應聘者的傾向 |
暈輪效應
|
“以點代面”從某一優(yōu)點或缺陷出發(fā)去評價應聘者的其他方面 |
錄用壓力
|
當上級對招聘結果有定額要求是,考官對應聘者的評價就會偏高;蛴捎跁r間緊迫,為完成任務不得不加快速度,急于求成 |
(四) 行為描述面試的運用(BT)
假設前提: A. 一個人過去的行為能與時期未來的行為
B. 說合作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即興為描述面試要注意了解應聘者過去的實際表現(xiàn),而不是對外來表現(xiàn)的承諾
了解兩方面的信息:
1. 應聘者過去的工作經(jīng)歷,判斷他選擇本單位發(fā)展的原因,預測他未來在本組織中發(fā)展所采取的行為模式。
2. 了解他對特定行為所采取的行為模式,并將其行為模式與空缺崗位所期望的行為模式進行比較分析。
(五) 結構化面試知識*
結構化面試是在面試之前,已經(jīng)有一個固定的框架或問題清單,面試考官根據(jù)框架控制整個面試的進行,按照設計好的問題和有關細節(jié)逐一發(fā)問,嚴格按照這個框架對每個應聘者分別作相同的提問。
優(yōu)點:標準統(tǒng)一,可以提供結構與形式相同的信息,便于分析、比較,減少主觀性,同時有利于提高面試的效率,且對考官的要求較少
缺點:談話方式過于程式化,難以隨機應變,所收集的信息范圍受到限制。
(六) 人員選擇時應注意的問題
(1) 簡歷并不能代表本人
(2) 工作經(jīng)歷比學歷重要
(3) 不要忽視求職者的個性特征
(4) 讓應聘者更多地了解組織
(5) 給應聘者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
(6) 注意不忠誠和欠缺誠意的應聘者
(7) 關注特殊人員(職業(yè)經(jīng)歷坎坷或能力超強者)
(8) 慎重做出決定
(9) 考官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相關推薦:2010年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精講筆記各章節(jié)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