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單選題 |
第 11 頁:二、多選題 |
第 15 頁:三、匹配題 |
71、 A.18g
B.19g
C.20g
D.36g
E.38g
1.某藥的置換價為0.8,當制備栓重2g、平均含藥O.16g的10枚栓劑時,需加入基質(zhì)可可豆脂
2.某藥的置換價為1.6,當制備栓重2g、平均含藥0.16g的lO枚栓劑時,需加入基質(zhì)可可豆脂
標準答案: A,B
解 析:本組題考查栓劑置換價的計算。
置換價(-廠)即栓劑中藥物與同體積基質(zhì)的重量之比,由此可得35、36題中栓劑中與藥物同體積基質(zhì)重量分別為O.2g、O.1g,故而需加入可可豆脂的重量分別為:
(2—0.2)×lO=18g(35題)
(2—0.1)×10=19g(36題)
72、 A.硬脂酸
B.液體石蠟
C.吐溫80
D.羥苯乙酯
E.甘油
1.可用作乳劑型基質(zhì)防腐劑的是
2.可用作乳劑型基質(zhì)保濕劑的是
標準答案: D,E
解 析:本組題考查乳劑型基質(zhì)的常用附加劑。
O/w型乳狀基質(zhì)易蒸發(fā)失去水分使乳膏變硬,常需加入保濕劑。常用的保濕劑有甘油、丙二醇和山梨醇等,用量為5%~20%,它們還能防止皮膚上的油膜發(fā)硬和乳膏的轉(zhuǎn)型。O/W型乳
狀基質(zhì)的外相是水,在貯存過程中可能霉變,故需加防腐劑。常用的防腐劑有羥苯酯類、氯甲酚、三氯叔丁醇和洗必泰等。
73、 A.醋酸纖維素膜
B.硝酸纖維素膜
C.聚酰胺膜
D.聚四氟乙烯膜
E.聚偏氟乙烯膜
1.不耐酸、堿,溶于有機溶劑,可在120℃、30分鐘熱壓滅菌的是
2.適用于弱酸、稀酸、堿類和普通溶劑濾過的是
3.用于酸性、堿性和有機溶劑濾過,并且可耐受260℃高溫的是
4.具有耐氧化性和耐熱性能,適用于pH值為1~12溶液濾過的是
標準答案: B,C,D,E
解 析:本組題考查微孔濾膜的種類。
微孔濾膜的種類:①醋酸纖維素膜:適用于無菌濾過、檢驗分析測定,如濾過低分子量的醇類、水溶液、酒類、油類等。②硝酸纖維素膜:適用于水溶液、空氣、油類、酒類除去微粒和細菌。不耐酸堿,溶于有機溶劑,可以在120℃、30分鐘熱壓滅菌。③醋酸纖維與硝酸纖維混合酯膜:性質(zhì)與硝酸纖維素膜類同,但實驗表明,可適用于pH值3~10范圍,10%~20%的乙醇,50%的甘油,30%~50%的丙二醇,而2%聚山梨酯80對膜有顯著影響。④聚酰胺(尼龍)膜:適用于濾過弱酸、稀酸、堿類和普通溶劑,如丙酮、二氯甲烷、醋酸乙酯的濾過。⑤聚四氟乙烯膜:用于濾過酸性、堿性、有機溶劑的液體?赡260℃高溫。⑥耐溶劑專用微孔膜:除100%乙醇、甲酸乙酯、二氯乙烷、酮類外,有耐溶劑性。可作為酸性、堿性溶液,一般溶液的濾過。⑦聚偏氟乙烯膜(PvDF):濾過精度O.22~5.Oum,具有耐氧化性和耐熱的性能,適用pH值為1~12。A型、一般型<50℃(壓差O.3MPa),高溫型<80℃(壓差O.2:MPa),B型<90%(壓差O.2MPa)。⑧其他還有聚碳酸酯膜、聚砜膜、聚氯乙烯膜、聚乙烯醇醛、聚丙烯膜等多種濾膜。
74、 A.維生素C104g
B.依地酸二鈉O.05g
c.碳酸氫鈉49g
D.亞硫酸氫鈉2g
E.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上述維生素C注射液處方中
1.用于絡(luò)合金屬離子的是
2.起調(diào)節(jié)pH的是
3.抗氧劑是
標準答案: B,C,D
解 析:本組題考查維生素C注射液的處方設(shè)計。
維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式結(jié)構(gòu),故顯強酸性。注射時刺激性大,產(chǎn)生疼痛,故加入碳酸氫鈉,使維生素C部分地中和成鈉鹽,以避免疼痛。同時碳酸氫鈉起調(diào)節(jié)pH的作用,以增強本品的穩(wěn)定性。影響本品穩(wěn)定性的因素還有空氣中的氧、溶液的pH和金屬離子(特別是銅離子)等。因此生產(chǎn)上采取充填惰性氣體、調(diào)節(jié)藥液pH、加抗氧劑及金屬絡(luò)合劑等措施。但實驗表明抗氧劑只能改善本品色澤,對穩(wěn)定制劑的含量沒有作用,亞硫酸鹽和半胱氨酸對改善本品色澤作用較顯著。
75、 A.5:2:1
B.4:2:1
C.3:2:1
D.2:2:1
E.1:2:1
干膠法制備乳劑是先制備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膠的比例是
1.植物油:水:膠
2.揮發(fā)油:水:膠
3.液體石蠟:水:膠
標準答案: B,D,C
解 析:本組題考查乳劑的制備方法。
干膠法:又稱油中乳化劑法。本法的特點是先制備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膠的比例是:植物油比例為4:2:1,揮發(fā)油比例為2:2:l,液體石蠟比例為3:2:1。
相關(guān)推薦:2010執(zhí)業(yè)藥師《藥學(xué)專業(yè)知識二》模擬試題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