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窗口“轉作風”能有多快?記者1日在哈爾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二樓辦事大廳親眼看到,13個服務窗口在領導檢查到來之前的半分鐘內全部開放,而此前只有4個窗口在辦理業(yè)務。(8月2日新華網)
見過“一秒變格格”的娛樂惡搞,沒想到還有“秒轉作風”的形式主義神跡。半分鐘,窗口全開,好一派便民利民的繁華景象——4個窗口變成了13個,空曠的位置上也坐滿了“辦事群眾”,叫號以加速度的方式滾屏……原來被告知要“明天再來”的事情,十來分鐘就被高速搞掂。
一千個“轉作風”的回憶,比不上一秒鐘的“領導光臨”。這就是在某些機關部門活生生上演的行政邏輯。人滿為患,窗口稀缺,問題都在領導的視察中迎刃而解。
窗口“不解風情”,排隊的訴求無門,說到底,不過是辦事的公職人員不受來辦事的群眾的監(jiān)督與制衡!懊朕D作風”事件,起碼說明了三個道理:一是“轉作風”這個事兒,不是開會能解決的,權力關進“籠子”才是根本;二是有些辦事部門,不是真的“擠破頭”,而是沒有開足馬力提供服務,“事難辦”是因為人太懶;三是領導檢查太容易被“糊弄”了,前呼后擁,虛與委蛇,這樣的“檢查”能看到多少實情與真相?
該打開的窗口關閉著,該提速的服務漫不經心著——這事兒,除了來檢查的領導有威懾力,還有能管管的制度嗎?說起來,窗口單位,人來人往,攝像頭也不缺,工作狀態(tài)與情況,一目了然,怎么還會有如此明目張膽的戲碼呈現(xiàn)?更令人擔心的是,在“轉作風”的背景下,還有多少部門與窗口與“秒轉作風”的主角一樣,隨時等著領導露面呢?“秒轉作風”,不過是形式主義的新傳奇。在鬧劇的背后,必然閃爍著失衡的責任與權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