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終究是要X的”。這句很裝的港片臺詞,卻火遍中國。原作中,對道上古惑仔來說,出來混,追究是要“還”的;在段子手筆下,夜店姑娘們,出來混,終究是要“懷”的;而對一只氣鼓鼓的巨型激萌充氣橡皮鴨來說,風大雨大,出來混,終究是要“癟”的。
游入香港維多利亞港,被熱烈圍觀十幾天之后,16米高的大黃鴨終于體力不支,累倒了氣漏了身癟了。這只由荷蘭藝術家霍夫曼設計的“鴨仔”,預計停留香港一個月。而自2日赴港,到“氣絕身亡”,大黃鴨只撐了12天。
真是,鴨有風險,入行需謹慎。真鴨,會有H5N1、H7N9之虞,哪怕只是一只充氣玩具鴨,也有漏氣之憂。好在,香港海港城官微回應:“鴨迷請注意!橡皮鴨要稍作休息,順便做一下身體檢查。很快橡皮鴨會以最好的狀態(tài)再和大家見面!
看來,大黃鴨只是一時耗盡功力,待再次充氣,體內真氣充盈,不日又可滿血復活了。不過鴨子癟了也有癟了的喜感,昨日微博又是一片歡騰。不過相比前幾日“挺鴨派”的群情激動,這次“倒鴨派”氣焰明顯高漲:“被這玩意兒刷屏多日,不勝其煩的人表示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首字縮寫)”,“同喜同奔,話說只有看到她倒下的樣子時我才覺得略萌”“太喜感了!”“片皮鴨”“維多利亞老鴨湯”……
不得不說,在被近日“幼女開房案”撲朔迷離的真相,和“5架國內航班詐彈”風波輪番襲擾的網(wǎng)絡上,這只不遠萬里來中國賣萌到“死”的黃鴨,從鼓到癟從生到死,都給喜歡深愛它或揶揄調侃它的人,留下同等歡樂。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一只值得尊敬值得致敬的鴨子。
說到致敬和致意,最近和黃鴨一樣火的,就是趙導的《致青春》了。該片也和大黃鴨一樣,在不喜歡的人眼里,可能就除了片名討巧之外,完全火得莫名其妙。做作的表演,廉價的抒情,生硬的反轉,前后可以完全砍掉,只留中間校園青春一段,都完全不影響劇情表達。這樣的片子,竟然在中國創(chuàng)造出票房神話,讓不少人覺得錯愕莫名。
這和維港那只趴在水中裝傻充愣的充氣大黃鴨一樣。人潮洶涌只為圍觀一瞥,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盛況,和電影院排隊“致青春”的似乎是同一群人。正是這群80后青年,日前被《人民日報》刊文稱暮氣沉沉,“感覺不會再愛了”。沉沉暮氣似乎來自現(xiàn)實的層層重壓:職場、房供、婚姻、養(yǎng)老……
于是,這個當年陪著80后在澡盆里徜徉的玩具橡皮鴨,在他們而立之年,由外國設計師重新打造后,出口轉內銷地再次入華,就引起了群體無意識地湊熱鬧式的“朝圣”圍觀,其實是不過是組團懷舊。買票進影院,看看鐵皮飯盒,看看校園戀愛,是懷舊;擠在維港看充氣的童年玩伴橡皮大鴨,同樣是下意識地緬懷青春。
“感覺不會再愛了”,所以“愛”的還是兒時的年少時愛過的風物人情。年輕氣盛,卻屢屢碰壁,磨去棱角,變得圓滑世故,變得更識時務,于是也就漸漸暮氣沉沉。去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或許是為了“致我們終將識趣的青春”。而終將漏氣的黃鴨,簡直像是一個絕妙的隱喻,它和暮氣青年,注定是關聯(lián)選項。
看著真氣泄盡,癱癟成一張黃色鴨皮煎餅一樣的兒時記憶,站在維港的海風中,刷條“禽流感兇猛”的戲謔微博,或也是在緬懷銘記漸行漸遠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