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教育部近日首批核準了中國人民大學等6所高校的章程,去行政化傾向明顯。有關專家表示,“去行政化”改革多年,副部級高校未減一所!爸鸩健倍忠馕吨聵I(yè)單位去行政化改革注定是一場“障礙賽”而不是“百米沖刺”。專家分析指出,“行政化”附著重重利益,領導享受到了行政級別帶來的利益和便處,行政級別對應著資源的不同配置權和話語權。
高校等單位“去行政化”,呼聲由來已久,卻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推進。一些高校的校領導和教職人員在公開場合,對“去行政化”可能帶來的利益損失表示擔憂,主要包括兩大方面:高校領導及校內部門負責人如果沒有了行政級別,將失去對外流動(調任到黨政機關、國企)任職的機會;主管部委和地方各級政府對高校的各項經(jīng)費支持,跟學校的行政等級密切相關,一旦取消級別,可能影響撥款。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對外發(fā)包的智庫咨詢項目,在挑選合作對象時,往往也會優(yōu)先選擇本級主管、行政等級相對較高的高校等單位,或其下屬機構。而地方政府在其經(jīng)常性開展的人才工程項目、落實人才補貼和獎勵政策中,名額確定也與學校、參評人員的行政級別有關。這就使得行政級別,與高校部分院系、跟公共政策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教職人員的經(jīng)濟利益實現(xiàn)了捆綁。
高校領導和教職人員沒有熱情主動推動“去行政化”,這在當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模式特別是利益分配關系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對其進行道德批評毫無必要。事實上,在美國等歐美國家的高校、中小學校,政府部門等管理方推行的政策調整如果影響到學校內部人利益,同樣會遭遇到嚴重阻力。
很多人特別是官員、經(jīng)濟學家在談及改革時,總是以“殺出一條血路”作為口頭禪,動不動就要“堅定破除(利益)阻力”。這種表述很容易討得口彩,卻很可能是輕率的。高校等單位之所以遲遲無法推進“去行政化”改革,最大的問題不在于高,F(xiàn)職領導群體、教職人員群體不愿意放棄“行政化”帶來的利益,而是前面提到的人事管理制度、政府供養(yǎng)科研和教育的資源投入模式、政府人才工程等具體政策實施,體現(xiàn)出的強烈“行政化”色彩。
以人事管理制度為例,許多地方將高校現(xiàn)職領導、校內部門負責人調任或提任到黨政機關任職,參照標準就是行政級別,而不是按照調任或提任對象通過學校行政管理、對外交流或項目管理體現(xiàn)出的具體能力來選拔。這樣的調任或提任,很難起到提高黨政機關相應領導職位知識化、專業(yè)化水平的作用。反過來,如果地方黨政機關在作出這類調任或提任安排時,根據(jù)職位的需要從高校人員在內的考察對象中篩選,不考慮具體行政級別,并實現(xiàn)調任、選任工作的公開公正,就自然而然降低了高校行政級別的重要性及相關改革的阻力。
同樣,如若主管部委和地方政府在履行對高校等單位經(jīng)費投入責任時,依照高校提出并經(jīng)政府、人大核準的預算,嚴格公開進行審核(部委和地方主管的多家高校之間也可以實現(xiàn)相互監(jiān)督),并開展事中事后的效益審計,就足以起到把關作用。換言之,要求高校配合“去行政化”改革,作為主管者、出資者的政府有關部門要首先“大動”撥款體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