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復推敲題目要求,以求理解其含義,弄清答題的具體要求,確定答題的范圍和重點,明確答題的步驟和表達方式的過程。審題是做任何試題的第一個必要步驟,也是申論考試做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在考試過程中,很多同學忽視了審題的重要性,認為仔細審題純粹是浪費時間,或者并不去仔細揣摩試題的要求,因此,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丟分。
對于審題的要求,無非是仔細、耐心、認真揣摩,但是如何審題,如何抓住問題的重點,如何規(guī)避出題人的陷阱,才是最重要的。下面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介紹申論試題題干中的幾種常見陷阱:
一、答案內容誤導
在題干的描述中,對答題的內容范圍進行誤導,導致考生在作答時少答或者多答。
例1:2011年省部級國考
2、“給定材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后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
這道題前半句說介紹了王景治河的思路和方法,后面又提“王景治河后”,讓很多考生誤以為王景治河是答題的重點,特別是后半句容易產生歧義,到底是指王景治河后這段時期呢,還是指因為王景治河而導致黃河安瀾的原因?因此,就會有學生糾結:是應該概括因為王景治河而導致的黃河安瀾的原因,還是概括所有黃河安瀾的原因。在上課過程中,每個班都會有學生對此產生誤解,而且不在少數,可見該問題發(fā)生概率之高。
那么對于這道題應從三個方面去考慮:首先,單從題干語句的意思上來講,前半句只是一個暗示,告訴考生王景治河的主要工作是黃河安瀾原因的一個重要方面,后半句的“王景治河后”實際上只是一個對時期的形容詞,指的是“王景治河后的這段時期的黃河安瀾的原因”,所以“王景治河后”在這里更像是一個狀語的角色。其次,本著“寧多勿少”的原則,應該概括所有黃河安瀾的原因,因為黃河安瀾的范圍大,而因為王景治河而導致的原因只是黃河安瀾所有原因的一個方面。而小題采用的是采點給分的原則,寫多寫錯均不扣分,所以答案應該盡可能的全面,在此原則下應概括所有安瀾的原因。再次,資料中的內容明顯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王景治河,后半部分是自然事實,而且中間有一句標志性的話“以上是從治黃工程角度看”,這句話把這兩部分間隔開,使材料明顯分為兩個方面內容,但是在下面的自然原因里有這樣一句話“否則,王景所開新河道(如汴水)也會很快淤積”,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沒有自然原因,王景的所有工作也是白費的,顯然王景的原因沒有自然原因重要。所以,這道題的答案內容應該包括王景治河的原因和黃河自身的自然原因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