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不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填空題;判斷說明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不定項選擇題 |
第 5 頁:答案:填空題;判斷說明題;簡答題 |
第 6 頁:答案:論述題 |
二、填空題
1.桑代克2.《斯坦福一比納量表》
3.布朗4.維特羅克
5.操作技能6.道德
7.創(chuàng)新8.類比思維
9.自我效能感l(wèi)0.學習需要
11.語義聯想12.促進阻礙
13.考試焦慮14.學生
15.微格教學
三、判斷說明題
1.答:正確。
有機體作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便降低,稱為消退。消退是一種無強化的過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種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以達到消除某種行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2.答:錯誤。
學生的學習與人類的學習一樣,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但是,他們的學習不是為了適應當前的環(huán)境,而是為了適應將來的環(huán)境要求。當學生意識不到他當前的學習與將來的生活實踐的關系時,就難以認識到學習是必要性,因而缺乏動力。
3.答:錯誤。
直觀是知識掌握的開端環(huán)節(jié),是感性知識的重要來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學知識的起點。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情況下教學都必須從直觀開始。若學生已具備必要的有關感性識或較概括的知識,則直觀就不是必需的了。
4.答:正確。
沒有一定的學習需要,學生就不會通過學習活動去追求一定的學習目標;反過來,沒有學習行為的目標或誘因,學生也就不會產生某種特定的需要。當學生達到了某種學習目標,滿足了相應的需要后,相應的學習動機就會有所降低。
5.答:錯誤。
心理健康既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過程。心理健康不是指個體沒有失敗、沒有沖突、沒有痛苦,而是能在這些情況下作出有效的自我調整,而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四、簡答題
1.答:(1)科學理論上的指導作用(3分)
①對教育現象提供不同于傳統常識的新觀點。
、跒檎n堂教學提供理論性指導。
、蹘椭處煼治、預測并干預學生的行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導作用(2分)
、賻椭處煈醚芯康姆椒▉砹私鈫栴}。
、趲椭處熃Y合實際教學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持續(xù)的研究。
2.答:(1)有效的說服: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動人。(1分)
(2)樹立良好的榜樣:班杜拉的大量實驗表明,榜樣在觀察學習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分)
(3)利用群體約定:經集體成員共同討論決定的規(guī)則、協定,對其成員有一定的約束力,易使成員承擔執(zhí)行的責任。(1分)
(4)價值辨析:一種觀念要成為個人的道德價值觀念,必須經歷三個階段七個子過程。(1分)
(5)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獎勵和懲罰作為外部的調控手段,不僅影響著認知、技能或策略的學習,而且對個體的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1分)
另外,角色扮演、小組道德討論等方法對于態(tài)度和品德的形成和改變都是非常有效的。
3.答:(1)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過分強烈的學習動機往往使學生處于一種緊張的情緒之下,注意力和知覺范圍變得狹窄,由此限制了學生正常的智力活動,降低了思維效率。(2分)
(2)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這種關系因學習者的個性、課題性質、課題材料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異。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著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有所變化。(2分)
(3)動機強度的最佳點還會因人而異。進行同樣難度的學習活動,對有的學生來說,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高些更為有利;但對另一些學生來說,可能最佳水平點低些更有利。(1分)
4。答:(1)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個體關于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jié)、控制。(2分)
(2)元認知策略的種類
元認知計劃策略:元認知計劃是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認知活動之前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預估其有效性。(1分)
元認知監(jiān)視策略:元認知監(jiān)視是在認知活動進行的實際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認知行動、策略的效果。(1分)
元認知調節(jié)策略:元認知調節(jié)策略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fā)現問題,則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根據對認知策略效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1分)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