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活動設計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簡答題 |
第 4 頁:答案:論述題;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答案:活動設計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解析:狹義的幼兒環(huán)境指幼兒園內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產生影響的物質與精神要素的總和。
2.【答案】A。解析:語言激勵法即幼兒教師用有趣的故事、謎語或生動的動作描述激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3.【答案】D。解析:家庭主要成員的文化程度是對兒童身心發(fā)展影響最大的家庭因素。
4.【答案】B。解析:兒童的教學中,教的主體是幼兒教師,學的主體是幼兒。
5.【答案】C。解析:在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比較欠缺的情況下,教師的主導性起著決定性作用。
6.【答案】B。解析:“娃娃過家家”屬于角色游戲。
7.【答案】B。解析:我國現(xiàn)行幼兒園大多是按兒童的實際年齡分為大、中、小三種班。
8.【答案】A。解析:l∶15~20是目前最為合適的師生比。
9.【答案】C。解析:嬰兒聽到母親叫“寶寶”,表現(xiàn)了聽覺,就會去找媽媽與視覺有關。
10.【答案】C。解析: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兒期出現(xiàn),嬰兒期較明顯,這是本能的無條件反射。
11.【答案】D。解析:是否有再造性是對內容來說的。
12.【答案】A。解析:在幼兒思維的發(fā)展過程中,語言體現(xiàn)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來越大,而動作只在直觀形象思維中起作用。
13.【答案】D。解析:嬰兒首先通過模仿學會語音。
14.【答案】A。解析:這是小女孩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展開的想象。
15.【答案】D。解析:嬰幼兒的情緒發(fā)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緒氣氛的影響和熏陶。
16.【答案】B。解析:用整只手臂到用手,這是從整體到局部。
17.【答案】D。解析:疑慮、孤獨是抑郁質孩子的特點,這是針對這類孩子的。
18.【答案】A。解析:“哨兵持槍姿勢”實驗主要是研究幼兒的堅持性。
19.【答案】B。解析:智育的核心問題是思維能力。
20.【答案】A。解析:陳鶴琴還提出三個具體的課程編制方法:圓周法、直進法和混合法。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形式,是指家長通過不同的形式,參與幼兒園的一些教育教學活動,協(xié)助教師的工作,以豐富幼兒的學習經驗,達到家庭與幼兒園的相互配合和協(xié)調一致。
(1)園所內參與。園所內參與是指家長親自到園所主持一些教學活動或者參與一些教育教學活動。
(2)園所外參與。園所外參與是指家長間接地協(xié)助配合園所進行教育,包括:協(xié)助幼兒搜集資料,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回答幼兒的提問;帶領幼兒做實地觀察,增加幼兒生活經驗,等等。
(3)親子活動。親子活動是指家長直接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通過一些組織形式,使家長參與活動,了解園所的工作。增加家園互相了解的透明度,加強雙向溝通。
2.【答案要點】(1)活動法:游戲法、實驗法、操作練習法;
(2)直觀法:觀察法、演示和示范法;
(3)口授法:談話法、講解和講述法。
3.【答案要點】幼兒意志行動動機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自覺的行動目的開始形成、動機和目的的關系出現(xiàn)間接化。
(1)自覺的行動目的開始形成。幼兒期是自覺行動目的開始形成的時期,其發(fā)展經過是:①缺乏明確目的;②外來目的起重要作用;③自覺的行動目的逐漸形成;④有了比較明確的行動目的。從意志行動開始發(fā)展的時候,就要使幼兒把意志能力和良好意志品質結合起來,防止任性等不良意志品質產生。
(2)動機和目的的關系出現(xiàn)間接化。根據(jù)動機與目的關系的不同,可把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幼兒行動的動機往往是直接動機,動機與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學習和勞動活動的出現(xiàn),產生了間接動機。幼兒行動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所發(fā)生的變化,是從直接動機為主向間接動機為主的方向發(fā)展。當兒童正式入學以后,學習成為他們的主要活動。在嚴肅的學習過程中。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是間接的,學習是目的,是行動的預期結果。但是,學生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的動機是成為建設祖國的人才。在人的勞動實踐中,動機和目的的關系都是間接的。幼兒期是動機和目的關系開始出現(xiàn)間接化的時期。
4.【答案要點】對幼兒來說,游戲不僅僅是一種消遣,還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健康成長。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具有以下三個特點:(1)學習的目標是隱含的。(2)學習方式是潛移默化的。(3)學習的動力來自幼兒內部。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