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師資格《教師職業(yè)道德》試題及答案(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孔子: “寬則得眾、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說明與人溝通時要( )
A.寬容
B.平等
C.理解
D.信任
2. 教師要關注( )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A.優(yōu)秀學生
B.單親家庭學生
C.每一位學生
D.智障學生
3.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的認識和情感有時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師生溝通中, 教師的有些話雖然完全正確,但學生卻因礙于情感而覺得難以接受,這時,需要 ( )
A.幽默
B.委婉
C.含蓄
D.準確鮮明
4. 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基礎是( )
A.認知活動
B.情緒
C.動機
D.興趣
5. 在一個學校里,教師之間要善于( )
A.團結合作,一致對外
B.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C.各自為政。獨立思考
D.相互監(jiān)督,勇于競爭
6. 馬克思主義關于提高一切個人修養(yǎng)的根本觀點與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講的道德修養(yǎng)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
A.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B.道德修養(yǎng)的階級屬性
C.道德修養(yǎng)不能脫離社會實踐
D.道德修養(yǎng)的公益屬性
7. 胡錦濤總書記在對全國廣大教師的幾點希望中指出: “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 ( )者。”
A.學習
B.點撥
C.引導
D.創(chuàng)造
8. 荀子說“ 師數(shù)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著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 他提出為師的四個條件,實際就是( )
A.社會道德
B.師生關系道德
C.教學道德
D.處世道德
9. 依法執(zhí)教的內(nèi)容不包括( )。
A.依法執(zhí)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B.要依法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C.要依法貫徹落實教育教學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
D.要依法維護學校、教師的合法權益
10.加強師德建設是具有社會意義的重要工程,是貫徹( )的現(xiàn)實需要。
A.依法治國
B.以德治國
C.以人為本
D.均衡發(fā)展
11.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條體現(xiàn)了教師的7( ) A.教育理論知識
B.崇商的職業(yè)道德
C.文化科學知識
D.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12.轉變后進生應注意不能( )
A.樹立一分為二的觀點
B.分析后進生的形成原因
C.對后進生要滿懷期望并給予更多的關愛
D.建議后進生轉學以改變教育環(huán)境
13.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 ),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實際發(fā)展。
A.耐心
B.個性
C.平等
D.個體差異
14.有關規(guī)范中小學招生的要求,完全正確的是( ) ①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實行“就近免試”入學,嚴禁組織升學考試②高中招生堅持招生考試與初中畢業(yè)會考“兩考合一”
、蹏澜米越M織單獨的高中招生考試,提前違規(guī)招收學生④重點高中可以采用保送方式,直接到各個初中招收優(yōu)秀學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 )力量,是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育統(tǒng)籌的重要力量。
A.骨干
B.基礎
C.堅強
D.基本
16.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 )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
B.熱愛學生
C.團結協(xié)作
D.以身作則
17.教師未經(jīng)學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張榜公布,或讓學生分發(fā)試卷即侵犯學生的( )
A.隱私權
B.名譽權
C.受教育權
D.人身自由權
18.在對待學生的不同態(tài)度中,下列哪種類型普遍受學生歡迎? ( )
A.對立型
B.民主性
C.放任型
D.權威型
19.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yè)做出了明確說明的是( )
A.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1986年美國《卡內(nèi)基報告》
C.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
D.1995年國務院《教師資格條例》
20.隨著時代的進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氣氛和父母子女關系還在形成,但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銀多孩子對父母的教誨聽不進或當作“耳邊風”,家長感到家庭教育力不從心。教師應該( )
A.放棄對家長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長,讓家長成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長,樹立家長的威信。從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對其家長進行批評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