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試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11.創(chuàng)造性思維大體都經(jīng)歷四個階段,其中( )也被稱為靈感期。
A.準備期
B.醞釀期
C.驗證期
D.豁朗期
12.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亞杰所描述的( )階段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
A。感知運算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13.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稱為( )。
A.課堂管理
B.課堂情境
C.課堂紀律
D.課堂氣氛
14.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常使用的“ABCDE”治療法屬于( )。
A.行為改變法
B.認知改變法
C.精神分析法
D.運動改變法
15.奧蘇伯爾提出的解釋遺忘原因的理論是( )。
A.痕跡衰退說
B.干擾說
C.同化說
D.動機說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是無條件的。
2.只要升學率提高了,學校就實現(xiàn)的素質(zhì)教育目標。
3.學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經(jīng)常、最有效的途徑是班主任工作。
4.課堂情境結(jié)構(gòu)對課堂紀律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控制上。
5.榜樣的特點,示范的形式及榜樣示范行為的性質(zhì)和后果都會影響到觀察學習的效果。
三、 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 簡述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2. 請列舉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越性。
3. 簡述外鑠論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4. 簡述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5. 簡述動作技能學習的心理過程。
四、 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 閱讀F列材料,回答問題。
某校對高一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新教材課外讀本閱讀情況的調(diào)查,結(jié)果2/3以上學生的完成情況很不理想。這一數(shù)字讓語文老師們十分震驚,如果不擴大知識面,單靠課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師認為,應該改革閱讀教學模式,更多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王老師還設計了“語文課進閱覽室”的具體方案:學生在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刊物,并組成興趣小組,閱讀與研究、交流相結(jié)合;搭建“語文課進閱覽室交流平臺”,以學生為主持人發(fā)表同學們的“薦雜文”“知類文”“談方法”“說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習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師們都覺得這個方法不錯,但它要求任課教師花費更多的心血來備課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這對于已經(jīng)非常繁忙的老師們來說,無疑是個重負。學校領導對此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選擇了高一、高二年級的五個班進行每周在閱覽室上一節(jié)語文課的實驗。
一段時間下來,王老師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兩個“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是課堂秩序會這么好。原來體育課后上語文課,剛剛進行劇烈活動的學生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平靜下來。現(xiàn)在進了閱覽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第二個“沒想到’’是見效這么快。半個學期的十多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觀。期中考試,語文成績也明顯提高。學生們都說喜歡這種新的上課方式。
問題:
結(jié)合新課程改革,談談終對王老師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實驗的看法。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根據(jù)《論語》記載:有一次,孔子與學生公西華正在交談,子路來向孔子請教:“聽到了就馬上行動嗎?孔子答:“有父兄在,為什么急于行動呢?”一會兒,冉有也來請教同樣的問題,孔子說:“聽到了就馬上行動!”公西華不明白老師為什么對同一個問題給予不同的回答?鬃咏忉屨f:“子路總是好勝,我是有意讓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縮,我是有意鼓勵他遇事極力向前!
問題:
孔子向?qū)W生施教的心理依據(jù)是什么?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