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4 頁:判斷題 |
第 5 頁: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3)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2.【答案要點】
(1)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2)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科學;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識,養(yǎng)成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獨立思考、勇于開拓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 (4)形成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文明意識和道德觀念; (5)養(yǎng)成適應不斷改革開放形勢的開放心態(tài)和應變能力。
3.【答案要點】
(1)根據(jù)遷移的性質不同,即遷移的影響效果不同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2)根據(jù)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與概括水平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3)根據(jù)遷移內容的不同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4)根據(jù)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4.【答案要點】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經過集體成員共同討論決定的規(guī)則,協(xié)定,對其成員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力量,使成員承擔執(zhí)行的責任: (4)價值辨析。鼓勵學生努力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觀,并根據(jù)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5)給予適當?shù)莫剟钆c懲罰。
5.【答案要點】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同輩群體是指青少年在虛擬網(wǎng)絡中通過各種方式認識的年齡相近、興趣相投,并以情感為紐帶而自發(fā)形成的網(wǎng)絡頻繁互動的群體。網(wǎng)絡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更是一個普遍交往的社會。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超越時空和信息共享。它具有群體交往的開放性、群體交往的超時空性、群體交往的匿名性。
6.【答案要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關系著教學工作的成敗、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學效率的高低,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其意義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方法是聯(lián)系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紐帶;(2)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 (3)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4)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師威信和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5)教學方法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
五、案例分析題
1.【答案要點】(1)這位教師的行為是錯誤的。(2)這位教師的行為不符合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教師應熱愛學生:第一,教師要對學生親切關懷,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第二,教師對學生的愛要做到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統(tǒng)一;第三,教師熱愛學生,要做到公正無私,關心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3)教師法不但保證了教師的權利,還明確了教師的義務就是應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而這位教師的行為與教師應履行的義務相抵觸,是錯誤的。教師的這種行為將會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影響學生的成長,是極其錯誤的。必須改正。
2.【答案要點】
(1)《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監(jiān)護人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處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學校對未成年的學生具有監(jiān)護人的責任,應該采取措施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案例中學生被殺,是典型的校園安全事件,學校負有一定的責任。 (2)學校首先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其次。學校要對校園周邊的環(huán)境進行清查,盡量減少校園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應避免出現(xiàn)的誤區(qū): (1)素質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這是對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誤解。素質教育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意味著素質教育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與其潛能相一致的發(fā)展。 (2)素質教育就是要學生什么都學、什么都學好。這是對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誤解。素質教育強調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同時又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因此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長。這決定了一方面學生必須學習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夯實基礎;另一方面,學生還應該學習選修課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形成獨特的個性。 (3)素質教育就是多開展課外活動,多上文體課。這是對素質教育的形式化的理解。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主陣地是課堂。
2.【答案要點】
(1)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如果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包括有關問題解決的內容,并能及時地再現(xiàn)它們,可能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2)能正確地選擇和組合有關原理原則。能恰當?shù)貑酒鹩嘘P的原則并加以組合,極其有助于問題的解決。(3)言語的指導。正確的指導可能引起學生對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增強其動機并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4)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個別差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思維活動水平的高低和記憶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的影響很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