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有考公務員資格的考生都是公民,都可能成為政治家,都或多或少都應該有一點天下理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作為身處江湖的考生,我們不用憂君,但是我們要憂其政,憂其國,要了解國家基本方針政策。一些人對政府制定的政策,要么是抱著政治犬儒主義的態(tài)度,置之不理,一副事不關己的高姿態(tài);要么徹底否定,謾罵、攻擊,唯恐天下不亂。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要不得的,認為正確的態(tài)度是對于政府出臺的政策要理解,分析,參與,溝通。
作為考試來說,所有的申論話題都和國家的政策文件相關,熟悉相關知識背景,對于有效作答,提高考試成績意義重大。政策載體有兩個:一是政策文件,如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政府工作報告;二是官方評論文章,包括人民日報、半月談等雜志對政策的深度解讀。對于考試來說,政策文件不僅可以為我們提供知識,還為我們寫作提供了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時評可以加深對政策的認識,為申論文章寫作提供了范文。
這個部分主要由官方的文件和時評組成,屬于材料性質。國家的政策非常多,對于考生來說不可能熟悉所有的政策,為了減輕考試的負擔,把握考試重點,我們選擇加將一些政策選了出來,作為重點背景資料。這些政策選擇的依據(jù)主要是根據(jù)政策本身的傾斜和時代背景,我們將其概括為四個轉向。
最近十來年國家政策有了許多轉變。回顧申論命題歷史,考試話題總是與國家政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某種程度上,它是國家政策走向的風向標。近年國家的政策變化可以用幾個轉向來概括。
——轉向文化與道德
改革開放三十年多年來,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卻大大落后了。道德失范,人欲橫行,各種“艷照”屢見不鮮,高尚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快餐文化蔓延,文化等于娛樂;經(jīng)典被遺忘拋棄,嚴肅文化被邊緣化,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也被破壞殆盡;人們唯利是圖,笑貧不笑娼,價值觀嚴重扭曲;好逸惡勞之風盛行,辛勤勞動被視為沒有本事的表現(xiàn);窮人跳樓,富人壓抑。精神失根,價值混亂成為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有識之士開始追問幸福的真諦,追問精神的出路。當前我國已經(jīng)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飽暖思淫欲”——如果只是身體上吃飽,精神上沒有吃飽,人就會畸形變態(tài)。精神文明建設愈顯迫切了。2011、2012年國家申論考試,都涉及了文化、精神和道德的問題。地方考試也從農村文化建設、“三俗”文化、文化產(chǎn)業(yè)等多個角度考察過文化問題。2006年胡錦濤同志提出“八榮八恥”,就是針對目前價值觀的混亂提出的。
——轉向公平與民生
從1993年提出“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到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十二年的時間,國家的情況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的政策也完成了一次蛻變。如果說我們以前是窮,沒有錢,現(xiàn)在的情況則是有錢,但是分配不公平。很多人喜歡引用孟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來論證公平,這里要強調的是公平不是平均,干得多拿得多叫公平,干得多少都拿一樣多叫平均。強調公平并不反對差別,不反對一部分人先富,反對的是通過不公正的方式獲得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次分配的不公平,即工資、股權、不動產(chǎn)權等收益的不合理;二次分配的不公平,公共財政支出不公平,具體包括三公開支,社會保障等;三次分配不公平,主要包括慈善事業(yè)的資金使用等。公平是如此重要,又是如此復雜,溫家寶先生感嘆公平與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分配問題在國家的2005年、2007年、2008年、2011年都有直接的涉及,在地方考試中考得也非常多。
——轉向農村
農村問題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中國最徹底的革命是從農村開始,改革開放也從農村起步,國家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都將三農問題放在最前面,2003-2012年連續(xù)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關注都是三農問題。朱镕基先生卸任總理的時坦言農村問題是他的心病,溫家寶總理在做副總理時分管的也是農業(yè)。以1500元/年的標準,到2010年中國的貧困人口過億。也就是說還有1億人年純收入不足1500,這部分人絕大部分集中在農村。當城里人在為如何享受生活謀劃的時候,農村人卻在為生存掙扎。我們見慣了城市的浮華,這種浮華很容易讓我們遺忘鄉(xiāng)村了的凋敝。申論命題在試圖將被邊緣化的農村作為中心話題討論。在近六年的國家申論命題中幾乎每年都涉及三農問題,從2005年的農村扶貧到2007年的土地保護,從2009年的糧食安全到2012年的農村教育。地方考試和聯(lián)考也多次關注農村問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申論考試以農村問題為中心話題或涉及農村問題多達32次,占全部申論考試話題總數(shù)30%左右,近幾年國家申論考試涉及農村話題的比例更是高達60%?梢灶A見,在以后的申論考試將繼續(xù)關注農村。因為,在現(xiàn)在和將來的一個很長歷史時期之內農村問題都將是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
——轉向環(huán)境與生態(tài)
最近幾年的國家申論命題中,環(huán)保問題是僅次于農村問題的一個高頻率話題。十七大報告中,生態(tài)文明首次寫進了黨的中央文件,生態(tài)建設作為國家建設一個重要方面的地位得以確立。按照馬克思主義,人要改造自然,要讓自然聽從人的意志,為人服務,人是自然的主人,F(xiàn)在,這個觀點需要反思和調整了。同在一個地球上,人不可能獨善其身。自然為人犧牲了幾千年,現(xiàn)在是人為自然做出讓步的時候了。2008年國家考試中涉及怒江水電建設和生態(tài)保護的關系,最終結論是水電建設讓位于生態(tài)。2010年國家考試中出現(xiàn)了“人為鳥讓路”,為了治理環(huán)境“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等觀點。2011年國考中強調對黃河治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要尊重黃河本身的規(guī)律。地方和聯(lián)考也從各種不同的側面考到環(huán)保問題,這些話題都有一個共同主旨:警醒我們尊重自然,包容自然。環(huán)保問題將是申論考試持久關注的一個中心話題。
認為,分析這些政策轉向并非出于押題,申論考試的話題遠遠不止這些。選擇的材料也遠遠不夠,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多的知識可以關注相關的雜志和網(wǎng)站。希望各位考生不僅通過理性的思維設身處地的分析這些話題,同時也用一顆真摯的熱心感受這些問題。只有具有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精神,用心去感受時代的體溫與心跳,才能確實考好申論,才有資格做一個好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