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1、人口增長和空氣污染有何關系?
專家認為,改變空氣污染,還是要從城市功能上進行調整,改變唯GDP的政績觀更重要
方案提出,通過人口總量控制,可以減少生活剛性需求帶來的污染。這污染有多大?
陸杰華表示,從目前看,還沒有數據證明人口增長和空氣污染有直接的關系。比如倫敦、東京等地的人口密度也很高,但污染顯然沒這么嚴重;更不能說是外來人口造成了空氣污染。
他認為,北京的空氣污染,主要是因為城市承載了太多的功能,主要還是唯GDP的政績觀沒有得到改變。建筑工地的增加、污染大能耗高的企業(yè)的生產、冬天的燃煤等,都是污染非常重要的因素。改變空氣污染,還是要從城市功能上調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翟振武表示,無法說人口增長給空氣污染帶來的影響有多大。但人口增加的情況下,生活垃圾會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給空氣污染帶來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口資源環(huán)境經濟學研究室主任張耀軍表示,兩者不是正比關系,這取決于生產生活方式,不同群體所帶來的環(huán)境影響是不一樣的。
2、核心區(qū)人口如何疏解?
專家建議,著力在四五環(huán)外部署多個新的空間載體,將人口和部分產業(yè)功能外移
目前,北京六成以上常住人口集中在城六區(qū),城六區(qū)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近8000人,超過了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稱的倫敦(每平方千米5400多人)和東京(每平方千米近6000人)。在首都功能核心區(qū),人口密度更高達每平方千米2.2萬人。但整個市域的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千米995人,跟其他國際城市相比并不算高。
張耀軍認為,北京人口的集中實際上反映的是城市功能的集中,而人口過度集中是造成北京交通擁堵等問題的根源。因此,通過調整人口的布局來增強城市人口的容納能力,成了目前較為可行的解決之道:改變目前“單中心”的布局,著力在四五環(huán)外部署多個新的空間載體,將人口和部分產業(yè)功能外移。
3、如何控制人口總量?
專家表示,可將行政機關、好的醫(yī)療機構教育機構遷出核心區(qū),對產業(yè)進行合理布局和引導
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1800萬人的目標早已突破,此次再提人口調控,如何落實?人口總量應控制在多少?
翟振武表示,當前北京人口增長過快,城市發(fā)展過度膨脹。要維持城市的健康發(fā)展,必須減緩人口。如何減緩?控制人口最好的辦法,通過產業(yè)的升級換代和產業(yè)的布局調整來引導人口合理分布。
自1993年,北京確定了14個衛(wèi)星城、29個中心鎮(zhèn)和140多個建制鎮(zhèn)的發(fā)展布局,計劃將產業(yè)功能和人口向衛(wèi)星城分流。但城市群、城市圈尚未形成,衛(wèi)星城難以發(fā)揮作用。最明顯的例子是通州新城成了著名的“睡城”。
翟振武表示,這種情況還是因為所謂的衛(wèi)星城沒有形成新的辦公區(qū),政府機關等依然都在城市核心區(qū)。在這種情況下,中心城區(qū)的人誰愿意去郊區(qū)?比如政府下決心,將行政機關外遷,一些好的醫(yī)療機構教育機構外遷,再加上對產業(yè)的合理布局和引導,人員自然就流動了。
張耀軍表示,城市人口承載力的確定,需要在一定的技術條件、消費條件下來具體設定,不同標準情況不一樣,承載力本身是非常有彈性的。北京此前提出建設宜居城市,如果從這個角度講,現在已經不太宜居了,需要官方有合理的測算。
陸杰華表示,北京去年人口已經達到2069萬人,到底多少合適?目前在政府部門的規(guī)劃上沒有明確的指向。
首批對接安置房明年竣工
從2010年起,朝陽、豐臺、昌平、大興、房山、通州等區(qū)安排了16塊用地,定向用于首都功能核心區(qū)人口的對接安置和保障房建設。記者昨日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首批對接安置房項目將于明年竣工交用。
據了解,人口疏解和對接安置不僅能改善舊城居民的居住條件,而且對于改善北京城區(qū)內的大氣環(huán)境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原先舊城內不少平房區(qū)采用的是燃煤取暖,對空氣有一定的污染。
截至目前,全市共開工人口疏解對接安置房項目16個,可提供房源6萬多套,這些項目大都位于軌道交通沿線等交通便利的地區(qū),讓疏解的人口享受到便利的交通條件。明年首個竣工的項目預計是西城區(qū)位于回龍觀地區(qū)的對接安置房。
在大力建設對接安置房的同時,北京也啟動了楊梅竹斜街等多個舊城人口疏解和房屋保護性修繕的試點,采取“平等協商、自愿申請”的方式進行人口疏解。下一步,北京將結合正在進行的棚戶區(qū)改造來推進人口疏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