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社會工作的起源看,( )是社會工作最初的服務。
A.促進就業(yè)
B.救助貧困者
C.心理輔導
D.社區(qū)照顧
2.李某的丈夫今年因車禍突然去世,兒子2歲,平時李某上班時孩子無人照看。社會工作者小申協調李某所在社區(qū)的家政服務機構,解決了李某兒子的照管問題。小申提供的這項服務體現社會工作( )的目標。
A.解除危難
B.緩解困難
C.促進發(fā)展
D.促進公正
3.李娟畢業(yè)于某校社會工作專業(yè),后在市某家養(yǎng)老機構就職,主要工作是為社區(qū)老人提供社會工作服務。從我國社會工作的角度看,李娟的工作屬于( )。
A.專業(yè)社會工作
B.業(yè)余社會工作
C.行政性社會工作
D.公益性社會工作
4.小張小時候因車禍雙腿被截肢,造成工作生活上諸多困擾,在求職中四處碰壁后,為了不拖累家人而選擇自殺,幸好家人及時發(fā)現才沒有釀成悲劇,針對這種情況,社會工作者應在( )領域開展工作。
A.就業(yè)服務
B.醫(yī)療服務
C.矯治服務
D.家庭服務
5.李明的父親對其管教非常嚴厲,動不動就打罵,使李明產生了嚴重的逃避心理。李明父親的這種管教屬于( )。
A.顯功能
B.隱功能
C.正功能
D.負功能
6.社會救助是政府或社會服務機構對( )提供的支持和幫助。
A.精神生活面臨危機的社會成員
B.物質生活面臨危機的社會成員
C.社會交往面臨危機的社會成員
D.工作面臨危機的社會成員
7.社會工作者小陳需要招募若干志愿者幫忙開展禁毒工作。報名者中有位王先生是同性戀者,有人反對讓他參加這項工作。小陳根據社會工作專業(yè)的( )原則還是讓王先生參加志愿者工作。
A.不批判
B.保護
C.接納
D.尊重
8.“尊重、保密、合作、咨詢、服務的轉介等”是社會工作者對( )的倫理責任。
A.服務對象
B.同事
C.工作機構
D.社會工作專業(yè)
9.艾滋病患者面臨的最大困境在于社會歧視和基本生活能力欠缺。幫助他們康復或改善環(huán)境,并通過各種努力減少社會歧視,維護其正當權益,體現的社會工作價值觀原則是( )。
A.認可
B.尊重
C.保密
D.個別化
10.某學生在某次期中考試中,估計自己的英語考試成績?yōu)?0分,但其實際成績?yōu)?5分。于是,他將期末考試中英語考試的理想成績定為90分。根據阿爾德弗爾的ERG理論,這反映了該學生的( )。
A.成長需要
B.關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認知需要
11.現在很多女孩子都追求骨感美,認為越瘦越美,有些女孩為了減肥每天只吃1~2個水果,甚至不吃,結果體重是下降了,甚至遠遠低于標準體重,但與此同時也患上了厭食癥。根據( ),可以判斷這是一種偏差行為。
A.內省經驗標準
B.統計學標準
C.社會規(guī)范與價值標準
D.行為適應性標準
12.在( )的家庭教養(yǎng)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導和正常約束,會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負責任、情緒波動異常,待人處事具有攻擊性,易受誘惑,做事權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傾向。
A.****型
B.嬌縱型
C.放任型
D.沖突型
13.老年階段面臨的問題不包括( )。
A.退出就業(yè)領域可能產生的無用感
B.老年疾病增加,使老年人身心受到折磨
C.面對疾病和死亡產生的無奈和恐懼感
D.處理工作中各種關系,適應各種變化
14.人對生活資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屬于( )。
A.生理性需要
B.社會性需要
C.物質需要
D.精神需要
15.個體一生中生活結構體系最復雜的時期是在( )。
A.幼年階段
B.青年階段
C.中年階段
D.老年階段
16.小陳的丈夫整天酗酒不務正業(yè),而且每次酒后都會打罵小陳。小陳無法忍受丈夫的毒打于近日到社區(qū)社會工作機構求助,該服務機構的社會工作者在了解她的遭遇后,決定幫助她維權。這個過程在社會工作中被稱為( )。
A.接案
B.幫扶
C.援助
D.救助
17.行為治療模式的核心特點是( )。
A.注重服務對象行為評估
B.強調個案輔導關系
C.關注服務對象行為修正
D.實施行為修正計劃
18.需要理論是由( )提出的。
A.阿爾德弗爾
B.莫瑞
C.勒溫
D.弗洛伊德
19.小明患有嚴重的抑郁癥,不愛出門,不愛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小明的父母向社會工作者張?zhí)m求助,張?zhí)m開始尋找小明感興趣的事物,希望能引起小明的注意,此時,張?zhí)m扮演的角色是( )。
A.治療者
B.使能者
C.倡導者
D.教育者
20.社會工作者組建單親家庭自強小組,通過組員分享個人的感覺和經驗等活動,增強組員對未來生活的信心。這個小組屬于( )。
A.成長小組
B.治療小組
C.教育小組
D.支持小組
參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從社會工作起源的角度看,早期的慈善家們最初幫助的是城市中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兒童和老人、因失業(yè)等原因而致的貧困者等基本物質生活或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人。也就是說,社會工作最初的服務是救助貧困者,其對象是物質生活最困難的群體。
2.【答案】B
【解析】每個社會成員都會遇到諸多困難。一些困難比較嚴重,當事人應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別人幫助才能解決。社會工作的目標就是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人緩解壓力、克服困難。本案例中,小申提供的幫助,解決了李某照管兒子的問題,正體現了這種目標。
3.【答案】A
【解析】當前我國對社會工作有三種不同的理解:普通社會工作、行政性社會工作和專業(yè)社會工作。其中,專業(yè)社會工作是指由受過社會工作專業(yè)訓練的人開展的助人活動。
4.【答案】A
【解析】康復服務是針對殘障人士而開展的,以增強和恢復他們的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為目的的福利服務。就業(yè)服務是對就業(yè)有困難的人士提供的專業(yè)服務。
5.【答案】D
【解析】從某一現象所起的作用的基本性質的角度來分,功能可以分為正功能和負功能。
所謂正功能是指所發(fā)揮的正面的、積極的、支持性的作用。當甲對乙發(fā)生了積極影響時,我們就可以說甲對乙具有正功能。比如,可以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改善貧困群體的生活狀況具有正功能。如果甲對乙產生了消極的、負面的影響,就是甲對乙具有負功能。比如,父母對子女過分嚴厲的管教可能會導致子女的逃避心理,這種管教就是負功能。
6.【答案】B
【解析】社會救助是政府或社會服務機構對物質生活面臨危機的社會成員提供的物質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7.【答案】C
【解析】對服務對象的接納是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操作原則之一。在專業(yè)服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從內心接納服務對象,將他們看作是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伙伴,對服務對象的價值偏好、習慣、信仰等都應保持寬容與尊重的態(tài)度,絕不能因為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種族(或民族)、性別、年齡、職業(yè)、社會地位、信仰等因素對他們有任何歧視,更不能因為上述原因而拒絕為服務對象提供社會服務。
8.【答案】B
【解析】總體來看,社會工作專業(yè)倫理的內容基本包括下列幾方面:①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的倫理責任,包括對服務對象的義務、自我決定、知情同意、實踐能力、文化能力、利益沖突、隱私和保密等;②社會工作者對同事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尊重、保密、合作、咨詢、服務的轉介等;③社會工作者對服務機構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督導和輔導、教育和培訓、服務對象檔案管理、服務對象的轉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要求;④社會工作者作為專業(yè)人員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實踐能力、個人道德要求等;⑤社會工作者對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專業(yè)的完整性、評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⑥社會工作者對全社會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社會福利、公眾參與、公共緊急事件、社會行動等方面的要求。
9.【答案】B
【解析】對服務對象的尊重與包容,是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操作原則之一。在這里,尊重的含義不僅在于對服務對象保持符合社會文化習俗的禮節(jié)和稱謂,更重要的是要認識服務對象自身的生命價值和其他基本權利,充分保障他們獲得基本的資源和可靠的專業(yè)服務的權利,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滿足他們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對社會工作專業(yè)來說,尊重不僅是一種思想上的認知,還是一種道德上的實踐。
10.【答案】A
【解析】ERG理論是阿爾德弗爾于1969年提出的一種與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密切相關但有些不同的理論。他把人的需要分為以下三類:①生存需要,這類需要關系到機體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組織為使其得到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這實際上相當于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②關系需要,這是指發(fā)展人際關系的需要,這種需要通過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與其他人的接觸和交往得到滿足,它相當于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③成長需要,這是個人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這種需要通過發(fā)展個人的潛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滿足,這相當于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11.【答案】B
【解析】劃分正常行為和偏差行為的常用標準有內省經驗標準、統計學標準、社會規(guī)范與價值標準和行為適應性標準,這些劃分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的變遷和人們認識的深入,這些標準也會發(fā)生變化。其中,統計學標準是指,與大多數人相似或一致的行為被認為是正常的,如果不一致或嚴重偏離則會被認為是偏差或反常行為。根據統計學標準判斷,過度減肥的行為屬于偏差行為。
12.【答案】C
【解析】家長既缺少愛心、耐心,也缺乏責任感,對孩子放任自流構成了放任型家庭教養(yǎng)模式。在放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導和正常約束,會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負責任、情緒波動異常,待人處事具有攻擊性,易受誘惑,做事權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傾向。
13.【答案】D
【解析】老年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①退出就業(yè)領域可能產生的無用感;②經濟收入減少會產生生活上的困難;③退出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會使人際關系淡化,進而產生孤獨感;④老年疾病增加,使老年人身心受到折磨,面對疾病和死亡產生的無奈和恐懼感。
14.【答案】A
【解析】生理性需要也稱自然需要,它反映了人們對延續(xù)和發(fā)展自己的生命所必需的客觀條件的需要,如對生活資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等。
15.【答案】C
【解析】中年階段是指35~60歲的人生發(fā)展階段。這一時期是個體一生中生活結構體系最復雜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大多數中年人都處于相當好的健康狀態(tài)中,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更容易獲得物質財富,對家庭和社會負有重要責任,同時也從各種經歷中獲得了大量的智慧。
16.【答案】A
【解析】通過與求助對象的初步接觸評估求助對象的問題,并與有需要的求助對象協商,看他是否能夠成為自己的服務對象(或稱案主)。這個過程就是社會工作的接案,即把有需要的求助對象納入個案工作的工作程序中。
17.【答案】C
【解析】行為修正是指具體制訂和實施行為修正計劃的過程。關注服務對象行為的修正,這是行為治療模式的核心特點。它通常需要完成三項主要任務:①確定行為修正的目標,明確需要改變的行為或者需要學習的新的行為;②選擇行為修正的治療技術;③實施行為修正計劃。
18.【答案】B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莫瑞,在《人格探索》和《人的評價》中指出了需要的性質、作用和需要產生的機制,并對需要進行了分類,設計了分析個人需要的主題統覺測驗(TAT),又稱投射測驗。
19.【答案】B
【解析】社會工作者運用自身擁有的專業(yè)知識和技巧調動服務對象自身的能力和資源,發(fā)揮服務對象的潛在能力,促使服務對象發(fā)生有效改變,是扮演的使能者角色。
20.【答案】D
【解析】支持小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問題的小組組員組成的。通過小組組員彼此之間提供的信息、建議、鼓勵和感情上的支持,達到解決某一問題和成員改變的效果。在支持小組中,最重要的是小組組員的關系建構、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是,指導和協助小組組員討論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事件,表達經歷這些事件時的情緒感受,建立起能夠相互理解的共同體關系,達到相互支持的目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