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知識的學習
第一節(jié) 知識學習概述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學校智育的核心任務,因此知識的學習 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中心問題。
一、知識的類型
(一)知識的含義
要想知道什么是知識學習,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知識。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知識就是個體通過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其實質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征與聯系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
(二)知識的分類
1.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
由于反映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所謂感性知識是對活動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聯系的反映,可以分為感知和表象兩種水平。感知是人腦對當前所從事的活動的對象的反映。表象是人腦對從前感知過但當時不在眼前的活動的反映。所謂理性知識,反映的是活動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包括概念和命題兩種形式。其中,概念反映的是活動的本質屬性及其各屬性之間的本質聯系。命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規(guī)則、原理、原則,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間的關系,反映的是不同對象之間的本質聯系和內在規(guī)律。
2.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
這種分類模式是由現代認知派心理學家安德森等人根據人們學習知識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研究結果而提出來的。由于反映活動的側面不同,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可用來區(qū)別和辨別事物。目前學校教學傳授的豐要是這類知識。
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yè)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它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加涅認為,程序性知識包括心智技能和認知策略兩個亞類。心智技能是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對外處理的程序性知識,主要用來加工外在信息。認知策略是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對內調控的程序性知識,主要用來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動。
二、知識學習的類型
所謂知識學習就是新符號所代表的觀念在學習者心理上獲得意義的過程。
(一)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1.符號學習
符號學習,又叫表征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是學習符號本身代表什么。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學習,例如漢字、英語單詞的學習,就屬于詞匯學習。但是符號不限于語言符號,也包括非語言符號(如實物、圖像、圖表、圖形等)。符號學習還包括事實性知識的學習,如歷史課中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學習,地理課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學習,均屬于事實性知識的學習。
2.概念學習
概念學習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征和本質屬性。如學習“三角形”這個概念,就是要掌握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相連接的邊這樣兩個共同的關鍵特征,而與它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征無關。如果掌握了這兩個關鍵特征,就是掌握了這個概念的一般意義,這就是概念學習。中學生在掌握概念時,其學習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達到符號學習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學習水平。
3.命題學習
命題學習,又叫判斷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復合意義,即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學習命題,必須先獲得組成命題的有關概念的意義。例如,學習“匿的直徑是它的半徑的兩倍”這一命題時,如果沒有獲得“圓”、“直徑”和“半徑”等概念,便不能獲得這一命題的意義?梢姡}學習必須以符號學習和概念學習為基礎;這是一種更復雜的學習。
知識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命題。命題是抽象的、有結構的,它陳述的是已知概念之間的關系,或者說表達若干概念的復合意義。所以,知識學習的過程是既以命題學習為基本類型,又同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密切相關。
(一)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1.下位學習
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下位學習包括兩種形式: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前者指新觀念是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特例或例證,新知識只是舊知識的派生物。通過派生類屬,不僅可使新概念或命題獲得意義,而且可使原有概念或命題得到充實或證實。例如,學生已有了“哺乳動物”的觀念,現在來學習“鯨”這種動物,就可通過派生類屬學習來進行。
當新學習的知識從屬于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一觀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觀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觀念所代表,二者僅是一種相互關聯的從屬關系時,便產生了相關類屬學習。此時,新知識需要對原有的認知結構作部分調整或重新組合,是原有觀念的擴充、深化、限定或精確化的產物。例如,學生原來認為“教學心理”就是研究知識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現在要讓學生認識到“認知策略的學習”也是教學心理研究的內容之一,就是相關類屬學習。
2.上位學習
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當認知結構中已經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較低的觀念,并在這些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便產生上位學習。例如,在學過正方體、長方體等形體的體積公式后,學習一般柱體的體積公式,就屬于上位學習。
3.并列結合學習
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時產生的。例如,學習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遺傳結構與變異、需求與價格等概念之間的關系就屬于并列結合學習。假定質量與能量、熱與體積、遺傳結構與變異為已知的關系,現在要學習需求與價格的關系,這個新學習的關系既不能歸屬于原有的關系之中,也不能概括原有的關系,但它們之間仍然具有某些共同的關鍵特征,如后一變量隨著前一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等。根據這些共同特征,新關系與已知關系并列結合,新關系就具有了意義。一般而言,并列結合學習比較困難,必須認真比較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qū)別才能掌握。
三、知識學習的過程
知識學習主要是學生對知識的內在加工過程。這一過程包括知識獲得、知識保持和知識提取三個階段。在獲得階段,新知識進入短時記憶系統(tǒng),與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被激活豹相關知識建立聯系,從而出現新意義的建構;在鞏固階段,新建構的意義儲存于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如果不進行深層的認知加工,這些信息就會出現遺忘;在提取階段,個體運用所獲得的知識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并應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所學知識產生廣泛遷移。
在上述知識學習的三個階段中,應解決的主要心理問題分別是知識的同化、保持和應用。通過同化,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理解新知識,并使其在自己認知結構的適當地方找到位置;在保持階段,通過記憶使新知識得到鞏固;最后,通過應用使知識產生廣泛的遷移。
四、知識學習的作用
知識歷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學校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向學生傳授人類長期以來積累的寶貴知識經驗,既有助于學生的成長,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
其次,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和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心智技能作為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識的學習為前提的,即心智技能包含有程序性知識的成分,心智技能的掌握需結合知識的學習才能有效實現。許多研究表明,知識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心智技能形成。
再次,知識的學習是創(chuàng)造性產生的必要前提。創(chuàng)造態(tài)度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個體創(chuàng)造性的兩個主要標志,通過知識的學習,個體體驗著前人的創(chuàng)造成果,這對于創(chuàng)造態(tài)度的獲得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缺乏知識的頭腦是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造性不會從無知無識豹頭腦中產生。脫離知識的學習空談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是不可能有什么結果的。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