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辨析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辨析題 |
第 5 頁:答案:簡答題;材料分析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解析:一些教育思想家從宗教的角度或從信仰出發(fā)論述教育目的,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神學的教育目的論”。從宗教的立場出發(fā)所闡發(fā)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確的終極價值性,具有較高的精神含量.它對我們思考人與教育的精神實質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2.【答案】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從恩格斯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個著名的原則出發(fā),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類特有的生產勞動。
3.【答案】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體現了榜樣的作用。
4.【答案】C。解析:班主任的工作是從了解學生開始的,包括對學生個體的了解和對學生群體的了解。
5.【答案】C。解析: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現的情境、圖畫再現的情境、實物演示的情境、音樂渲染的情境、言語描述的情境等。
6.【答案】A。解析: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疤K格拉底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
7.【答案】D。解析:“雙基”教學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這句話說明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應培養(yǎng)他們的技能。
8.【答案】A。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則是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
9.【答案】A。解析:學生開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屬于注意的分散。
10.【答案】A。解析:原型是對問題解決起啟發(fā)作用的事物。
11.【答案】D。解析:學校教學活動是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因而比一般鍛煉更具系統(tǒng)性。
12.【答案】B。解析:意志對活動具有調節(jié)支配作用,包括對行為方式和水平的調節(jié)。
13.【答案】B。解析:習俗水平包括遵從權威與維護社會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14.【答案】B。解析: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fā)展。
15.【答案】C。解析:實用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是個體經驗的不斷增長,要以經驗和兒童為中心。
16.【答案】C。解析: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17.【答案】C。解析:雙趨沖突指從自己同時都很喜愛的兩個事物中只取其一;雙避沖突指從希望回避的兩種事物中必取其一:趨避沖突指對同一目的兼具好惡的矛盾心理:雙重趨避沖突指當個體面臨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目標都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時所發(fā)生的沖突。
18.【答案】B。解析:多元論的思維就是采取多種方式應對問題。
19.【答案】B。解析:奧蘇伯爾把人格特質分為共同特質和個別特質;卡特爾把人格特質分為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體制特質和環(huán)境特質等;霍蘭德把人格特質分為現實型、研究型、學術型等;斯普蘭格把人格特質分為經濟型、理論型等。
20.【答案】B。解析:著重調整情感的咨詢方法的基本觀點是:人們在遇到情緒上困擾時,最直接的需要就是把它傾訴出來,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寬慰。包括鼓勵表達、傳達共感、身體放松。
21.【答案】A。解析:1902年8月15日,由管學大臣張百熙制訂的《欽定學堂章程》正式公布,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頒發(fā)的學校系統(tǒng)文件。時稱“壬寅學制”。這一學制雖經公布卻未實施,成為新學制的先聲。
22.【答案】D。解析:教育的功能決定了教育是永恒的。
23.【答案】A。解析:教育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不會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
24.【答案】A。解析:四段教學法和教學的教育性原則都是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
25.【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規(guī)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
26.【答案】8。解析:科學家研究后認為,兒童口頭言語發(fā)展的關鍵期在2歲前后,書面言語發(fā)展的關鍵期在6歲前后。
27.【答案】D。解析:情緒比認知活動有更強和更鮮明的機體表現。
28.【答案】B。解析: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題干中教師的做法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觀方式,是模象直觀。
29.【答案】A。解析:學生座位的安排會影響課堂教學和學習,因此教師應經常變換學生在課堂中的座位。
30.【答案】D。解析:早期干預:面向少數學生進行,他們可能已經出現某種程度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就可能演變?yōu)閲乐氐恼系K。缺陷矯正:對于極少數長期處于惡劣環(huán)境下已經積累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和行為障礙的學生。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矯正。發(fā)展指導: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學生在不同的時期,面臨不同的適應和發(fā)展的任務,可能會出現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在此之前,我們應該開展必要的指導活動,幫助學生成功完成心理-社會發(fā)展任務。問題預防就是指在問題可能發(fā)生之前。主動開展各種形式的工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辨析題
1.【答案要點】錯誤。在新課程條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與紙質印刷時代的要求相適應。教材(主要是教科書)一直是我國的主要課程資源,以至于人們常常誤認為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實際上,課程資源非常廣泛,既包括校內的課程資源,也包括校外的課程資源;既包括素材性課程資源。也包括條件性課程資源。
2.【答案要點】錯誤。這是對素質教育倡導的“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誤解。這種觀點忽略了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學生的特點。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是因為學生是主體與客體統(tǒng)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發(fā)展意識的人;素質教育強調“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因為學生具有與教師平等的獨立人格。教師是教育實踐的主體。在教育實踐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客體。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這決定了教師首先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個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潛能的開發(fā)者,其次才是學生的合作者,幫助者和服務者。
3.【答案要點】錯誤。直觀是知識掌握的開端環(huán)節(jié),是感性知識的重要來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學知識的起點。缺乏這一起點。學生只能習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蛘咔飧拍詈驮�。當然,肯定直觀為知識掌握的開端環(huán)節(jié),并非意味著任何情況下教學都必須從直觀開始。若學生已具備必要的有關感性知識或較概括的知識.則直觀就不是必需的了。
4.【答案要點】錯誤。定勢對問題解決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