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頁:提問技能 |
第 6 頁:教學語言技能 |
第 7 頁:講授技能 |
第 8 頁:結課技能 |
第 9 頁:板書技能 |
第 10 頁:其他技能 |
三、教學語言技能
(一)教學語言技能的含義
教師在課堂上用來闡明教材、傳授知識、組織練習,不斷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以完成教學任務所運用的語言,就叫作教學語言。
教師的語言表達形式是多樣的,主要有:
1.課堂口語,即口頭表達。
2.書面語言,即書面文字表達,如板書等。
3.體態(tài)語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動作來表達思想。
(C)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
教師語言教育作用的發(fā)揮同教師個人的威信有直接的關系,也和社會、家長對教師的態(tài)度有密切的關系。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兢兢業(yè)業(yè),克己奉公,無私無畏,誠實勇敢。無數(shù)事實證明,教師能以身作則,威信就高,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就沒有威信,效果就差。
2.學科性
教學語言應正確地使用專業(yè)術語,否則就會引起學科性錯誤。
例如:生物課《血液循環(huán)》中有關動脈、靜脈、動脈血、靜脈血等術語的運用。教材中指出:“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動脈血是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后形成的富含氧氣、顏色鮮紅的血!薄办o脈血是血紅蛋白與氧分離后與二氧化碳結合,形成的缺少氧氣、顏色暗紅的血。”教學中不能講在動脈里流動的是動脈血,靜脈里流動的是靜脈血等,這樣講就會影響學生對肺循環(huán)和體循環(huán)意義的正確理解。
教學語言應處理好通俗語言與學科術語的關系。有時為了使講解生動有趣,需要采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但是這種語言仍然應該是優(yōu)美的,不失學科性的。
例如:試比較介紹解剖蟾蜍方法時的兩種語言表達的差異。
A.我們要解剖的是蟾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癩蛤蟆”。處死之后,放置在解剖盤上,腹面向上,用大頭釘固定四肢,然后進行解剖。解剖時左手拿鑷子,右手拿解剖剪,從其腹部的下端鑷起皮膚……
B.我們將要解剖的是癩蛤蟆,先要把它處死,然后放在這個盤子里,讓它仰面朝天,用大頭針扎住它的前后肢,然后把它剖開。剖的時候左手拿鑷子,右手拿剪子,從肚子的下面剪開……
在A中把俗稱與科學名稱結合起來,正確地運用了專業(yè)術語,有利于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B中,把通俗化變成了庸俗化,是不可取的,失去了教學的學科性。
3.科學性
科學語言是使教學內容科學準確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應注意用語正確,語句合乎邏輯。如果用詞不正確,詞語搭配不恰當,語言就會失去準確性。
例如:有的教師說:“只要同學們稍微深思一下,就會明白它的含義。”這句話就是狀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因為“稍微”和“深思”是矛盾的,如果把“深思”改成“想”就準確了。
合乎邏輯是指教師的語言要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思維規(guī)律,并起到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作用。這就是說任何學科都要運用思維的形式(概念、判斷、推理)來思考和表達自己的研究對象,教師必須把本學科的內在邏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4.簡明性
教學語言的簡明性是由教育、教學的特殊任務和其特定的環(huán)境和表達方式所決定的。試講的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把重點知識講明白,語言的表達必須簡明。
5.啟發(fā)性
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性,是指教師的語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語言是否具有啟發(fā)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看他的語言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是否對學生產(chǎn)生了激勵作用,是否達到了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
6.可接受性
教學語言是傳遞教學信息的工具,要使之達到預期的效果,所用的語言必須能為學生所接受。
(三)教學語言的構成要素
教學語言由基本語言技能和特殊語言技能兩方面因素構成。
1.基本語言技能
這是在社會交際中。人人都必須具備的語言技能。它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語音和吐字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材料。有了語音這一載體,才使得表達信息的符號——語言能以聲音的形式發(fā)出和被感知。在交際中,特別是在教學中,對語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規(guī)范,即要用普通話語音來講話。
與語音相關的還有吐字問題,對吐字不清的形容是“嘴里像含個熱餃子”,使人聽不清楚。造成吐字不清楚的主要原因是發(fā)音器官(唇、齒、舌)在發(fā)相應的字音時不到位。這種問題,只要有意識地矯正,并且經(jīng)常練習,養(yǎng)成習慣,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2)音量和語速
音量指聲音的大小,聲音小聽不清楚,聲音過大使人聽起來會感到不舒服。音量應控制在在教室安靜的情況下最后一排也能聽清楚的程度。音量大小和氣息控制有關。要達到一定的音量,就要注意深呼吸,要注意有控制地用氣。注意音量的保持,避免聽清前半句,聽不清后半句。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地送進學生的耳朵。
語速是指講話的速度,耳朵的承受力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一限度就聽不清。每分鐘200—250字為宜(播音員為350字/分鐘)。
(3)語調和節(jié)奏
語調是指講話時聲音的高低升降、抑揚頓挫的變化。合度的語調,可以加強口語表達的生動性。
節(jié)奏是指講話時的快慢變化。它和語速有聯(lián)系但不是一回事,每個字音長音短時間并不一樣,句中句間的停頓也長短不一,這種不一就是節(jié)奏。善于調節(jié)音程徐疾變化,形成和諧的節(jié)奏,同樣可以加強口語表達的生動性。
(4)詞匯
沒有詞就沒有語言。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詞匯量并能正確、熟練地運用于口頭表達中,才能具有一定的口語技能。在課堂口語中,對詞匯的要求是規(guī)范、準確、生動。
(5)語法
說話時要注意符合語法,否則會讓人聽不懂或費解。還要注意合乎邏輯規(guī)律。以上均是基本語言技能,是課堂口語的基礎。
2.特殊話言技能
這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語言技能。教師的課堂口語技能是在課堂教學的特殊環(huán)境中形成的。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來組織自己的語言,這就形成了課堂口語的特殊結構。
(1)引入
即教師用不同方式,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做好心理準備,又有若干細節(jié):
、俳缦迾酥荆褐该饕粋新話題或新要求的開始。
、邳c題、集中:指明新話題或新要求的目的。
、壑该褐付▽W生作答。
(2)介入
即教師用不同方式,鼓勵、誘發(fā)、提示學生做出正確回答,或正確執(zhí)行教師的要求,又分為:
、偬崾荆簽槭箤W生做出正確回答,教師揭示問題、提供知識、提示行為的依據(jù)。
、谥貜停簩W生的回答做重復,目的是引起全體學生的重視以做出判斷。
、圩穯枺航處煾鶕(jù)學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提出問題,以引發(fā)思考,得到正確的回答。
(3)評核
即教師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學生的回答。在“評核”這個要素中,又有若干細節(jié):
、僭u價:對學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評論。
、谥貜停航處熤貜蛯W生的答案,以引起重視。
③更正:學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確,教師予以分析、更正,并給出正確答案。
、茏穯枺航處煾鶕(jù)學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確或完全正確)繼續(xù)提出問題,以引起學生深入而廣泛的思考。
、輸U展、延伸:在已經(jīng)得到正確答案的基礎上,聯(lián)系其他有關資料做分析,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深入、更廣泛。
(四)課堂體態(tài)語藝術
1.表情運用的藝術
這里所說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一個人的喜、憂、怒、悲、恐、驚全都可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yǎng)成功的語言,是比嘴里講的復雜千百倍的語言!彼,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以有效地調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有教育家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包袱。試講時,建議考生走進教室時就做到面帶微笑,給考官送上一縷陽光,這樣才能在試講中用熱情去感染他們。
2.手勢運用的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手勢還可以做相應的旋律提示。
例如:在教學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教師可用手勢做相應的旋律提示,在欣賞第一主題(又稱“愛情主題”)時,教師可根據(jù)緩慢、柔情的旋律做流暢、緩慢的畫波浪線手勢;樂曲轉入第二部分時,教師可以用左手做相應提示,右手繼續(xù)跟著旋律的起伏做相應的波動,以此轉入下面部分的學習。值得注意的是,手勢雖有很好的輔助教學作用,但并不是在課堂上運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jù)課堂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聽課狀態(tài)做相應的改變,如在上述《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結尾部分時,當結束部奏出最后一音,協(xié)奏曲進入展開部時,教師的手勢動作便可以停止,給學生留有欣賞、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聆聽來感受樂曲的強弱、情感的表現(xiàn),在頭腦中想象故事發(fā)生的情節(jié)。
總之,手勢在體態(tài)語中是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豐富的表達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手勢語用得簡練、適當、自然、協(xié)調、多樣。
3.眼神運用的藝術
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講課時,應不時地用眼睛環(huán)視整個課堂,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調動他們的參與感。另外,局部專注能夠對學生進行仔細的心理調查,還可以制止部分或個別的學生走神或騷動。教師藝術地應用眼神,對教學有很大幫助。
試講中,考生的眼神應隨知識內容、隨教學情境而有所變化,并注意和考官有眼神的交流。
4.身體距離運用的藝術
人際間的距離也有信息意義,也是一種無聲的體態(tài)語言。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不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產(chǎn)生不同的效應。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站在距學生2—3.5米的地方,就會產(chǎn)生一種控制效應,如果某個學生不注意聽講或行為不當,教師只要表露出開始向這個學生走去的意向,就會使這個學生迅速地改變其不當?shù)男袨椤:芏嘤薪?jīng)驗的教師曾表示上公開課的大教室遠沒有在小教室上課的效果好。可見,講究距離在課堂上的應用,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試講時,考生也應將這門藝術表現(xiàn)出來,適時離開講臺走近學生(學生為虛擬的),必要時可以一邊念一邊適宜地走動,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非語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視。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xié)調地運用體態(tài)語,能更好地發(fā)揮組織、指揮、講解的工具作用,完成“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參與,觀察、分析、歸納言語,領會教師意圖,悟出語言規(guī)則。因此,在教師資格考試面試試講中,考生應該有意識地將非語言交流手段利用起來,突出無聲的力量,以無聲勝有聲,最優(yōu)化地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能。
【備考提示】教學語言技能需要各位考生在練習中掌握,當習慣變成自然時,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等候各位考生了。在此,建議考生可以準備如上教學片段的詳細說明,并反復練習,充分體會把握。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面試預測試題匯總| 面試常見問題須知
2016年幼兒園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考什么? | 面試重點及評分標準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 | 中小學教師資格合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