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實用主義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美國學者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 長”“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
2.C 【解析】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所以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 到循序漸進,即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 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D 【解析】格塞爾一生主要研究兒童的生長和發(fā)展問題。他的主要觀點是所謂“成熟 勢力說”,他認為對人的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機制。
4.C 【解析】教科書是根據(jù)課程標準對本學科的要求,在認真分析本學科的教學目標、 內(nèi)容范圍和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為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tǒng)知識、進行學習而編制的主要材料,教科書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它為教師的備課、上課、布置作業(yè)、學生學習成績的檢查評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5.D 【解析】環(huán)境決定論認為,真正在兒童的發(fā)展中起著絕對影響作用的力量是兒童的 生活環(huán)境和后天所獲得的教育引導。在環(huán)境決定論的兒童發(fā)展觀中,洛克的“教 育萬能論”和華生的“環(huán)境決定論”有著很大的影響。
6.C 【解析】班集體是學生自己的集體,每個學生在所屬的班集體中都有一定的權利和 義務,都能找到適合于自己的角色與活動。因此,班集體是訓練班級成員自己管 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開展活動的最好載體。
7.C 【解析】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這三方面都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考慮、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
8.D 【解析】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首先表現(xiàn)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現(xiàn)在對教育原則的運 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無定法。
9.A 【解析】這是人文主義課程觀的觀點,人文主義理論認為課程內(nèi)容的安排要尊重兒 童,要以人為本。
10.C 【解析】題干所述是保障兒童安全的權利。
11.B 【解析】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 識和技能,長久地保存在記憶中,能根據(jù)需要迅速再現(xiàn)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題干中的教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不斷聯(lián)系、復習已有知識,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2.A 【解析】環(huán)境使遺傳提供的發(fā)展的可能性轉變?yōu)楝F(xiàn)實。
13.A 【解析】說服教育法主要是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說理傳道,使學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認識的方法。這是小學德育的基本方法。
14.D 【解析】品德評價法的方式有獎勵、懲罰和操行評定等。
15.C 【解析】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必須有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正確的班集體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形成、鞏固班集體和教育集體成員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風是班集體大多數(shù)成員的精神狀態(tài)的共同傾向與表現(xiàn)。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志之一。
16.D 【解析】“平行教育影響”是前蘇聯(lián)杰出教育家馬卡連柯的一個著名的教育方法:是 以集體為教育對象,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對集體和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教育影響是同時的、平行的。
17.D 【解析】本題考查了行動研究方法,即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 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xié)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方法。
18.D 【解析】掌握知識是發(fā)展智力的基礎。學生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有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為智力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只有具備了某方面的知識,才有可能從事某方面的思維活動,
19.B 【解析】活動課程是課堂教學中以活動為中心組織的教學;課外活動則是學校在課 堂教學任務以外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
20.A 【解析】課外活動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特點是靈活性、自愿性 和自主性,把握這幾個特點,有助于駕馭課外活動的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課外活動的重要功能。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