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jié) |
第 2 頁:第二節(jié) |
第 3 頁:第三節(jié) |
第 4 頁:第四節(jié) |
第二節(jié) 消毒和滅菌
口腔頜面外科的手術和臨床其他各科的手術一樣,必須嚴格遵循無菌原則,而細菌又普遍存在于人體和周圍環(huán)境,口腔頜面部存在的腔竇更是細菌寄生和繁殖的溫床,故手術后發(fā)生感染的機會較多。進行徹底的消毒和滅菌是防止術后感染和交叉感染從而保證手術效果、減少手術并發(fā)癥的重要措施。
一、手術室與手術器材的消毒滅菌
(一)手術器械、敷料的消毒
1.高壓蒸氣滅菌 壓力滅菌器有下排氣式及預真空壓力滅菌器兩種。一般器械、布類、紗布、棉花類及橡膠類等均可使用。滅菌效果可靠,但不同物質其壓力和滅菌時間要求不同。
2.煮沸消毒法 此方法簡單,應用方便,適用于耐熱、耐溫物品,但可使刀刃的鋒利性受損。消毒時間自水煮沸后開始計算。一般需l5~20分鐘。對于肝炎患者污染的器械與物品,應煮沸30分鐘。加入2%碳酸氫鈉時,沸點即達105℃,可縮短消毒時間,效果更佳(金屬器械煮沸5分鐘即可達到滅菌要求),并可防銹。
3.干熱滅菌法 利用電熱或紅外線烤箱高熱烘烤進行滅菌。適用于玻璃、陶瓷等器具,以及不宜用高壓蒸氣滅菌的明膠海綿、凡士林、油脂、液體石蠟和各種粉劑等物品。不耐高熱的物品,如棉織品、合成纖維、塑料及橡膠制品等,不可用此法滅菌。干熱滅菌的溫度和維持時間應根據消毒物品導熱快慢、包裝大小和安放情況而定。一般160℃應持續(xù)120分鐘,170℃應持續(xù)90分鐘,180℃應持續(xù)60分鐘。
4.化學消毒法 應選擇具有殺菌譜廣、毒性低、無刺激性、性能穩(wěn)定、無腐蝕性、作用速度快等優(yōu)點的化學消毒劑。
(二)特殊器械的消毒
電鉆直機頭和電動或風動骨鉆機頭均可用高壓蒸氣或甲醛蒸氣消毒滅菌(40%甲醛持續(xù)40分鐘)。鉆針用甲醛蒸氣或浸泡消毒法,其不宜消毒部分,如電機三節(jié)臂、電源線等可套以消毒布套隔離。
二、手術者的消毒
手術者的消毒包括更換手術室的衣、褲、鞋、帽及口罩等清潔準備、手術的洗刷浸泡、穿手術衣及戴橡皮手套等步驟,其原則、方法及消毒劑與外科手術的要求完全相同。
三、手術區(qū)的消毒滅菌
(一)術前準備
患者在術前應行理發(fā)、沐浴和備皮(具強有效的消毒條件或美容手術時可免去剃發(fā))。與口腔相通的大手術,特別是需植骨、植皮者,應先作口腔潔治、齲齒充填和殘根撥除,并用1:5000高錳酸鉀液或1:1000洗必泰液含漱;取皮及取骨區(qū)應在術前1日徹底清潔、備皮,以酒精消毒后用無菌敷料包扎。
(二)手術區(qū)常用消毒藥物
1.碘酊 殺菌力強,但刺激性大,故在不同部位使用濃度不同:消毒頜面頸部為2%,口腔內為1%,頭皮部為3%。使用后應予脫碘,碘過敏者禁用。
2.洗必泰液 為廣譜消毒劑,刺激性小,故使用廣泛。皮膚消毒濃度為0.5%,以0.5%洗必泰酒精(70%酒精)消毒效果更佳�?谇粌燃皠�(chuàng)口消毒濃度為0.1%。
3.碘伏 含有效碘0.5%的碘伏水溶液用于皮膚和手的消毒,同樣也可用引口腔粘膜的術前消毒,其作用優(yōu)于碘酊。具有消毒徹底、刺激性小、著色淺的優(yōu)點。
4.75%酒精 最常應用,其消毒力較弱,故常與碘酊先后使用,起脫碘作用。
(三)消毒方法及范圍
1.消毒方法 應從術區(qū)中心開始,逐步向四周環(huán)繞涂布,但感染創(chuàng)口相反。涂藥時不可留有空白,并避免藥液流入呼吸道和眼內。與口腔相通的手術及多個術區(qū)的手術應分別消毒。
2.消毒范圍 頭頸部手術消毒范圍應至術區(qū)外1Ocm,四肢、軀干則需擴大型20cm,以保證有足夠的安全范圍為原則。
(四)消毒巾鋪置法
口腔頜面部的外形不規(guī)則,且有腔道、孔裂存在,頭皮部生有頭發(fā),其手術鋪巾具有一定的難度。一般應在消毒前戴帽遮發(fā);消毒后以消毒巾包頭,以防污染。常用的鋪巾法有以下幾種:
1.包頭法
2.手術野鋪巾法
(1)孔巾鋪置法
(2)三角形手術野鋪巾法
(3)四邊形手術野鋪巾法
使用三角形或四邊形手術野鋪巾法均應按手術的需要,調整其大小及形狀,并保證消毒區(qū)大于術野暴露區(qū)。在術野周圍鋪巾后,再用消毒的中單和大單遮蓋全身(術區(qū)周圍最少3~4層,外周至少2層)。大單之孔裂要對準手術區(qū)。對術中有可能擴大手術范圍者,消毒、鋪巾時應有所考慮和準備,避免臨時再擴大消毒和重新鋪巾。手術區(qū)鋪巾完畢后,再用一中單將手術區(qū)與麻醉區(qū)隔開。
執(zhí)業(yè)醫(yī)師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17年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精華考點試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