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單選題
1.【答案】A 認知行為理論的實務原則中,界定對服務對象問題看法的原則之一是服務對象的問題不是固有的,即服務對象的問題及其行為都是學習得來的,所以也是可以經(jīng)由學習改變的。
2.【答案】D 在服務工作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需要扮演的角色包括:(-1)使能者;(2)聯(lián)系人;(3)教育者;(4)倡導者;(5)治療者。其中,使能者,即社會工作者運用自身擁有的專業(yè)知識和技巧,調動服務對象自身的能力和資源,發(fā)揮服務對象的潛在能力,促使服務對象發(fā)生有效改變。
3.【答案】 C 個案工作是一門專業(yè)的工作方法,與一般的志愿者的公益活動根本不同,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個案工作是一連串的工作過程,也是社會工作者運用自己的專業(yè)方法影響服務對象的過程,故C項說法錯誤。個案工作非常注重發(fā)掘和運用服務對象自身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資源和能力,以增進服務對象個人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適應。
4.【答案】A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包括: (1)對人的成長發(fā)展的假設;(2)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3)對人際溝通的假設;(4)對人的價值的假設。其中,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即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強調服務對象的問題與服務對象感受到的來自過去、現(xiàn)在以及問題處理三個方面的壓力有關。
5.【答案】C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從服務對象的理性、情緒和行為等方面著手,徹底消除服務對象在情緒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的困擾。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對人的心理失調的原因和機制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比較有影響的ABC理論。A代表引發(fā)事件,是指服務對象所遇到的當前發(fā)生的事件;B代表服務對象的信念,是指服務對象對當前所遭遇事件的認識和評價;C代表引發(fā)事件之后出現(xiàn)的各種認知、情緒和行為。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所運用的就是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6.【答案】B 通常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才允許提供必要的轉介服務:(1)服務對象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屬于本機構的服務范圍;(2)服務對象生活在機構的服務區(qū)域之外。在本案例中,因為小李是從事地區(qū)發(fā)展的社會工作者,而居民老張所遇到的問題屬于兒童社會工作的范疇,所以,小李可以將老張轉介給相應的服務機構。
7.【答案】A 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場境中的經(jīng)驗絕對化、普遍化、抽象化之后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想法和觀點。絕對化是指服務對象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無缺;普遍化是指服務對象把自己對某件或者某些事情的看法概括為所有事物的普遍特性,如經(jīng)歷幾次失敗之后,認為自己天生就很笨;而抽象化是指服務對象把具體場境中得出的經(jīng)驗抽象為一般的準則,例如,強調如果自己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自己。
8.【答案】C 如果服務機構的大宗款項來自于資助或基金會資助,一般要寫項目申請書,因為,政府基金會對服務機構的資助常常是以項目的形式出現(xiàn)的。故選C。
9.【答案】A 在服務工作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需要扮演的角色包括:(1)使能者;(2)聯(lián)系人;(3)教育者;(4)倡導者;(5)治療者。其中,教育者,即社會工作者指導服務對象學習處理問題的新知識、新方法,調整原來的行為方式。
10.【答案】B 促進組員溝通的技巧包括:(1)提醒組員相互傾聽;(2)鼓勵組員相互表達;(3)幫助組員相互理解;(4)促進組員相互回饋;(5)示范引導。其中,鼓勵組員相互表達,即社會工作者要鼓勵組員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特別是運用“此時此地”的技術讓組員表達自己的感受,接納他人的感受。對沉默的組員要加以鼓勵,對說得太多的組員適當加以阻攔,以給其他人更多的表達機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