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女士32歲。與丈夫分居兩年,目前帶著8歲的女兒與父母一起生活。王女士父親今年60歲,剛退休;母親56歲,還在工作。
根據(jù)上述家庭資料,社會工作者繪制的家庭結構圖中,正確的是( )。
答案:A
12.小張夫婦發(fā)現(xiàn)兒子小強的一些行為習慣很不好,自己玩過的玩具不整理。說話也沒禮貌,他們向社會工作者小孫求助。小孫根據(jù)家庭行為學習原理為小強設計了行為改變的方案,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
A.指導小強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
B.指導小張夫婦學習新的親子溝通方式
C.指導小張夫婦形成家庭角色分工,并制定家庭規(guī)劃
D.指導小強學習新行為,并鼓勵父母及時給予獎勵
答案:D
13.王女士向社會工作者小李抱怨:“你說這孩子是怎么了?那么簡單的東西學了一遍又一遍,總是記不住,可只要說起玩,他就來勁!毙±钸\用再標簽提問技巧幫助王女士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小李的下列提問中,符合再標簽技巧運用的是( )。
A.“你是說孩子對感興趣的事很投入,是嗎?”
B.“你是說孩子對學習很不上心,是嗎?”
C.“你是說孩子總是想著玩,是嗎?”
D.“你是說孩子管不住自己,是嗎?”
答案:A
14.自從發(fā)現(xiàn)丈夫有了外遇之后,王女士便不斷與丈夫爭吵。每次爭吵后,王女士都在女兒面前抱怨。不久,王女士發(fā)現(xiàn)女兒開始厭學、逃課,學習成績出現(xiàn)下滑。王女士非常擔心女兒,于是向社會工作者求助。根據(jù)家庭系統(tǒng)理論,社會工作者應該幫助王女士( )。
A.改善與丈夫的關系
B.加強與女兒的溝通
C.調整其丈夫與女兒的關系
D.明確與女兒的界限
答案:B
15.社會工作者小顧在為六年級學生小浩提供輔導時,老師反映小浩平時好玩、愛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與同學打鬧,但在美術課上,卻能用心畫畫。據(jù)此,小顧建議老師讓小浩擔任美術課代表,小顧這樣做的目的在于( )。
A.增強小浩的自我效能感
B.培養(yǎng)小浩的親社會連結
C.促進小浩的認知能力
D.改善小浩的行動能力
答案:A
16.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學校社會工作者小莉引導學生學習辨別各種“扭曲思想”,為此,設計了一個討論的情境,在此情境中,其中一個學生說:“我連英語也學不好.我將來就是個沒用的人。”該生這種“扭曲思想”表現(xiàn)出“( )”非理性認知的特點。
A.非黑即白
B.灰色眼鏡
C.以偏概全
D.透視心意
答案:C
17.小剛最近跟隨打工的父母從農村來到城市。為了幫助小剛適應新環(huán)境,社會工作者小張多次走訪了他的家庭、學校和所在社區(qū)。小張發(fā)現(xiàn)小剛在班級里有幾個要好的伙伴,于是組織他們一起學習和玩耍,并幫助小剛熟悉環(huán)境,以減輕小剛由于轉學造成的不適應感。在這個過程中,對小剛的改變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用的是( )。
A.朋輩群體 B.學校
C.家庭系統(tǒng) D.社區(qū)
答案:A
18.學校社會工作者小勇運用個案管理方法幫助貧困學生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當服務結束時,小勇從“資源一社會支持網絡—服務對象”的對接程度來評估服務成效。小勇上述工作屬于( )評估。
A.學生狀況
B.資源整合
C.服務系統(tǒng)傳輸
D.社會支持網絡
答案:C
19.社會工作者小馬在與初中一年級學生小明交談中得知,小明一到教室就莫名地緊張,常找各種理由不來上學。小馬請小明寫出他認為到教室上課有可能發(fā)生的三種危險情況,協(xié)助他分析這些想法是否符合事實,分析這些危險發(fā)生的概率,并以此為依據(jù),幫助小明克服焦慮情緒,建立理性想法。小馬采取的上述干預方法是( )。
A.辨識情緒 B.舒緩壓力
C.轉換想法 D.分辨是非
答案:C
20.某小區(qū)的“夕陽紅服務隊”和”4點半學堂”在社區(qū)內有著良好的聲譽。為了促進參與式社區(qū)治理,社會工作者小林策劃由“夕陽紅服務隊”的助老志愿者和“4點半學堂”的孩子們共同到社區(qū)老年人服務中心,與那里的老人一起開展聯(lián)歡活動。小林采用的社區(qū)資源連接方式是( )。
A.資源整合 B.資源共享
C.資源開發(fā) D.資源流通
答案:A
微信搜索"萬題庫社工學習工坊"也可獲得社工證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