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不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填空題;判斷說明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不定項選擇題 |
第 5 頁:答案:填空題;判斷說明題 |
第 6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不定項選擇題
1.E
【解析】20世紀60年代初,布魯納在美國發(fā)起課程改革運動。
2.C
【解析】維果斯基創(chuàng)立了“文化一歷史發(fā)展理論”,并從這一理論出發(fā)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觀點。
3.ABCDE
【解析】本題考查目前美國教育心理學出現(xiàn)的新趨勢,以上選項都屬于這個范疇,所以全選。
4.ABCD
【解析】本題考查中學生觀察力發(fā)展的基本特點,E項屬于中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基本特點。
5.B
【解析】本題考查對初中生自相矛盾的情感特點的理解。
6.D
【解析】心理疾病的發(fā)病率,從中學階段起,開始逐年增高,青春期是精神病發(fā)病的高峰
階段。
7.B
【解析】奧蘇貝爾認為學校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學習言語符號所代表的系統(tǒng)知識,它是有意義學習,而非機械學習。
8.B
【解析】當把食物送給一個饑餓的狗時,它就分泌很多的唾液,這是一種先天的無條件反射,食物作為一種無條件刺激引起了分泌唾液這種無條件反應。故選B。
9.E
【解析】下位學習指新知識在概括程度上低于認知結(jié)構(gòu)中原有的知識,即自上而下的學習。
10.ABC
【解析】任何知識的學習過程都包含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其中有一類是有關(guān)學習的積極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緒與意志等;另一類是有關(guān)知識學習過程本身的,如感覺、知覺、記憶、想象與思維等。
11.c
【解析】本題考查對言語直觀的理解,言語直觀是指借助于形象化的語言使學生形成關(guān)于事物的想象表象。
12.D
【解析】言語在原型內(nèi)化階段,其作用在于鞏固形成中的動作表象,并使動作表象得以進一步概括,從而向概念性動作映像轉(zhuǎn)化。
13.B
【解析】原型操作是指依據(jù)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實施。
14.A
【解析】皮亞杰通過觀察兒童的活動,用編造的對偶故事同童交談,考查兒童關(guān)于公正、責任、欺騙、獎勵等道德發(fā)展問題,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寫成《兒童的道德判斷》一書。
15.D
【解析】在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品德迅速發(fā)展,處于倫理形成時期。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它是道德關(guān)系的概括,倫理道德是教育發(fā)展的最高階段。
16.ABE
【解析】在內(nèi)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
17.ABC
【解析】本題考查問題解決的特點,它包括目的性、認知性和序列性。
18.ABCDE
【解析】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有問題的特征、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定勢與功能固著。另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tài)、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征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19.D
【解析】遠景性動機是與長遠目標相聯(lián)系的一類動機。
20.ABCE
【解析】韋納認為,學生在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進行分析歸因時通常會歸于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四種主要原因。
21.E
【解析】成就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22.A
【解析】本題考查復述策略的定義。
23.ABC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策略的訓練原則中的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它包括給別人寫內(nèi)容提要,向別人提問,將筆記列成提綱,圖解要點之間的關(guān)系,向同伴講授課的內(nèi)容要求。
24.A
【解析】本題考查對形式訓練說的基本觀點的理解。記憶官能增強后,可以更好的學會和記住東西說的是心的組成成分是各種官能,它們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學習拉丁文,可以訓練推理能力、觀察能力等說的是心是由各種成分組成的整體,一種官能的改進會加強其他所有官能。
25.BC
【解析】相同要素說是在大量實驗基礎上,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
26.A
【解析】兩種知識、技能的學習,在刺激與反應之間越相似,則越能產(chǎn)生正遷移。
27.AB
【解析】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包括學會調(diào)適和尋求發(fā)展。
28.ABE
【解析】自我肯定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請求、拒絕、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
29.ABCD
【解析】本題考查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E項屬于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差異的一個方面。
30.ABE
【解析】本題考查專家型教師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